文/許婉琪(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總經理)


台灣城鄉差距的現象隨者高齡化、少子化、區域發展失衡,甚至數位浪潮的衝擊下,人口外流、產業不振。環顧世界各國的城鄉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其實大同小異,上述因素也限制了地方產業的發展環境與機會。


2019 年政府啟動國安層級的「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協助地方發揮特色、重振產業、帶動人口成長,希望讓地方逐漸繁榮起來。

 


然而,地方創生除了盤點既有的「地、產、人」的資源優勢、確立地方特有的獨特性與核心價值外, 其實應該建立更宏觀的思維,發揮更大的整合性概念,除了連結城鄉,更可以讓生活與科技整合,發展出新型態的智慧生活產業生態系。


以六都之一的桃園來說,它絕對不僅只是雙北、新竹間的關鍵連結角色,這個航空城更具備了台灣國土門戶的優勢,有全台吞吐量最大的國際機場,有捷運、軌道系統…,昔日的魚米之鄉 ,人文薈萃,蛻變為工商重鎮。加上交通運輸網也陸續完工,有優質大學,更與清華大學合作,雙方將在機場捷運 A19 桃園體育園區旁的文教用地,以共同推動教育、研發、生醫及管理為目標,打造國家級智慧生醫教學與研究中心,並設立兼具教學研究功能的國際醫療醫院。


更進一步來說,若將原本用以支持居民生活便利的系統進一步優化升級,加入智慧城市的概念,好比說進一步將醫療與觀光結合(下飛機後就進入助醫療機構進行檢查或治療),甚至與生技產業、長照產業整合,這不就是開展出一個以醫療產業為軸心的觀光-醫療-長照新產業生態鏈嗎?

 

 

當然,生態系的開展建構不容易,從護照申辦,到特殊病患人口的照顧配套等,有許多政策法規問題需要處理。


從創生的優化角度來看,若能擺脫既有地方創生的印象,加入智慧城市與萬物聯網的概念,打破城鄉二分,從頭重新規劃城鄉的再整合,我認為是地方創生未來該走的路。


特別是這一波台商回流資金潮,若能和地方創生、產創計畫,乃至機器人產業、5G 產業都能在桃園合流彙整成一股新的產業活力,讓既有的地方創生加入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元素…,相信,若能抓住這一波新趨勢潮流與資源的契機,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數位科技能做到的,除了讓軟硬體結合發展 IOT(物聯網),更可以進一步提升為 AIOT(人工智慧加物聯網),使資訊傳送變快,更能翻轉城鄉,讓鄉村的悠閒與優質生活與都市文明的便利快速整合,讓台灣產業找到下一步的利基,發展智慧生活生態系的地方創生。


(作者是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