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稅,綜所稅、房屋稅、遺產稅、贈與稅⋯⋯財富管理顧問群整理每周重要的財稅新聞,幫大家掌握第一手稅務重點,管好荷包不縮水!

國稅局抓稅 示警三大逃稅地雷

依據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9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501.5億元,年增率高達9成,推估個人房地合一稅有機會超過680億元。但房價高漲,稅金當然非常可觀,想要節稅就要注意,稅局貼心整理常見錯誤提醒民眾注意。

首先關於常見申報錯誤分三大區塊,包括應申報卻未申報,像是交換房地未申報、交易虧損未申報、二親等買賣未申報、誤認交易農地都免申報、房地遭法院拍賣未申報、房地取得日認定錯誤致未申報等。

其次是成本費用申報錯誤或不實部分,像是未提出支出證明(如發票、收據或收費細項等)、交易繼承(受贈)取得房地,誤以被繼承人(贈與人)之購入價格為取得成本、申報取得成本未扣除折讓金額、數人出售共有房地,未按成交價額比例計算各別之成本或費用與無仲介事實或支付證明,虛列仲介費。其中最容易出錯的就是成本,包括未提出證明,包括發票、收據或收費細項與金流等,或者虛列費用等,建議要把該保存的成本資料都保存好,過去也聽說過買裝修發票等方式,這些國稅局可能都會仔細查核。

最後則是取得日或交易日認定錯誤。

--------------------------------------------------------------------------------------------------------------------------------------

二親等以內親屬間財產買賣,以贈與論,須提供資金給付證明,方能免徵贈與稅。

二親等以內親屬間財產之買賣,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第6款規定,以贈與論,應課徵贈與稅。但能提出已支付價款之確實證明,且該支付價款非由出賣人貸與或提供擔保向他人借得,亦查無以顯著不相當代價出售情形,則不在此限。二親等以內親屬係屬至親,常存在贈與之情事,為避免納稅義務人利用「買賣」形式規避贈與稅,國稅局對於該類案件之買受人資力及資金來源均會加以審酌。

國稅局在審認二親等以內親屬間財產買賣案件之價金交付來源大致可分為「自有資金」及「貸款」兩部分,其中「自有資金」須舉證該資金之來源,買方可提供證明自身資力,如所得、歷年儲蓄、財產出售、保險解約或歷年受贈現金等文件供核。另「貸款」部分,除該資金不能有源於出賣人貸與或提供擔保向他人借得之情形,尚需考量買受人有無「償貸能力」。

舉例來說,甲君移轉A地予其子乙君,主張為買賣,買賣價金新臺幣1,000萬元,乙君支付頭期款200萬元,尾款800萬元須待向銀行貸款過戶後再支付給甲君。經調查乙君無所得亦無其他財產,頭期款200萬元來源為甲君歷年贈與,而向銀行申請貸款800萬元係以甲君為擔保人,依照乙君之資力及所得情況應無還款能力,不符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第6款但書規定,應視為贈與課徵贈與稅。

--------------------------------------------------------------------------------------------------------------------------------------

交易連續繼承房地,持有期間之計算已放寬

個人交易105年1月1日以後因連續繼承或受遺贈取得之房地,依房地合一所得稅制計算適用稅率及自住房地優惠之持有期間時,得將連續「各次」被繼承人(遺贈人)持有期間合併計算。

因繼承(受遺贈)取得房地,對繼承人(受遺贈人)而言,其取得時點非人為所能控制,倘繼承人(受遺贈人)有照顧遺屬或繳納遺產稅等需求,須於短期內將該房地出售,因持有期間較短而適用較高稅率,未盡合理,所以,財政部於112年11月2日發布解釋,放寬將連續「各次」繼承(受遺贈)之被繼承人(遺贈人)持有期間合併計算,以利適用較低稅率或自住優惠〔課稅所得400萬元以內免稅;超過部分適用10%稅率〕,以兼顧情理並保障繼承人(受遺贈人)權益。

舉例來說,納稅義務人甲君之母於85年購入A房地,甲母於107年過世後,由甲父繼承A房地,嗣甲父於111年3月過世,由甲君繼承A房地,並於113年2月出售,依前述法令規定,於計算甲君房地合一所得稅持有期間時,得併計甲母與甲父之持有期間,經計算持有期間合計已超過10年,得適用稅率15%。

--------------------------------------------------------------------------------------------------------------------------------------

高端買家縮手,藝品買賣急凍

根據外媒的報導,在通膨與利率雙升,外加政治不確定性,讓不少金字塔頂級富豪在購買藝術品時要花費更多時間思考,更加警慎。

從瑞銀集團與巴塞爾藝術展共同編製的藝術市場報告中得知,去年全球藝品銷售額下滑4%,大約650億美元,主因是對更昂貴藝品的需求減弱,以及買家購買價格較低的藝品。

唯一成長的藝品市場是中國大陸,去年當地的交易額增加9%至122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藝品市場。

雖然藝術品在比重下滑,但老一輩將藝品轉移至繼承人手中,據報導顯示,有高達91%的高淨值人士持有繼承而來或受贈的藝品,其中約75%打算出售一些手上的藝品,這有可能導致大量藝品湧入市面,進而壓低價格。

--------------------------------------------------------------------------------------------------------------------------------------

法人賣人,所得歸屬年度採三標準

近期房地產交易市場變化快速,不少營利事業想趁此時機進行不動產去化交易,藉以降低房地產價格波動所帶來的獲利風險,若誤解所得年度歸屬,恐會導致企業應申報、卻未申報當年度不動產交易所得,形成漏稅,遭到國稅局補稅。

關於所得歸屬年度認定有三個,原則上應以所有權移轉登記日(即過戶)為準,其次,若所有權未移轉登記就交付,則以「實際交付日期」為準,最後,若前述兩者都無從考察,則以買賣契約書或查得資料認定。

舉例來說,甲公司111年營所稅結算申報,列報出售八筆房地交易所得計2,000萬元,經查卻發現甲公司111年共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的房地資料共計14筆,漏列掉六筆資料。

原來漏列的六筆房地交易所得1,500萬元,是被甲公司拿來列入112年收取尾款及開立發票日的年度所得,也就代表,甲公司2022年短漏報課稅所得1,500萬元,最終除應補稅300萬元外,並依《所得稅法》規定開罰。

--------------------------------------------------------------------------------------------------------------------------------------

毛孩兒遺產繼承,兩招就可以

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四戶就有一戶飼養寵物,去年的寵物登記數量,甚至已經超過新生兒許多,因此,許多人將毛小孩視同親生孩子,但若是無子女、無伴侶,卻又擔心當自己身後時,原本寵愛的毛小孩,生活恐怕因此無以為繼,希望可以像歐美國家讓毛孩兒繼承遺產,像是時尚大師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最為傳奇,他身後留下龐大遺產照料寵物貓「邱比特」過完餘生

但依照台灣現行法律而言,寵物雖然有生命,但是被歸類為「動產」,被視為物品,並非「自然人」,因此無法繼承遺產,但近期金融機構積極推動的信託制度,也可以用來照顧寵物,舉例而言,飼主在進行生前遺產規劃時,可以信託方式,將部分財產,或全數財產用於指定照顧寵物之用,也因為信託契約的靈活度很高,因此,包括居住地、飼料種類、醫療院所、生活方式都記載於信託契約中,同時,也可以設置如律師、值得信任的親友成為信託監察人,監督寵物的照顧情形。

或是在生前時預立遺囑,將遺產留給值得信賴的親友,但必須以照顧毛小孩為受贈條件,亦或是將一部份遺產指定為寵物照顧用途,而在遺囑裡同樣可以為其毛小孩規劃詳細的細節,如所吃的飼料、居住環境、指定動物醫院等,讓毛小孩不因飼主過世,生活無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