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旭高(金融科技顧問/國際公認反洗錢師)
一、背景
隨著數位貨幣價值的漲跌,許多人在過去一年中都紛紛進行了數位貨幣的買賣,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或新創公司開始以發行數位貨幣作為策略布局的一環。而影響數位貨幣價值的因素繁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是否能創造真正的商業應用價值、解決行業痛點。本篇針對重要的技術應用「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進行概念上的分享,並扼要探討其可帶來的效益與轉變。
二、焦點檢視
智能合約眼下雖尚非屬法律意義上的合約,惟相似之處在於法律合約乃以文字記錄雙方協議;智能合約乃以程式碼記錄相關協議(並可進一步以文字呈現)。這並非近來才有的技術,而是伴隨電腦的發明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有科學家提出。透過此等科學技術將邏輯表述,可改善傳統合約制定與履行之方式,降低合約條款執行的成本,藉由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發展,智能合約的優點能得到更大規模的擴張。
由於智能合約的相關條款與步驟乃事先擬定,並在電腦的控制下依序運轉,故當條件成就,程式碼可自動執行,藉由減低人為或第三方的參與,能大幅提升交易效率。伴隨密碼學與區塊鏈技術,其執行結果更能精確符合原先期待。在共識機制下,如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或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由分散式網路中全體成員參與、共同判斷合約是否按約執行,而非傳統上純由權威之中心機構判斷。長期而言,能促進行業轉型並重新配置資源(如人力資源)。
以公司欲「分配股份給股東」之智能合約為例,筆者於此簡要整理步驟。首先,下載最新之錢包與瀏覽器,運行錢包同步區塊鏈帳本。接著創建帳戶並確保有足夠的數位貨幣後,開始部署股權分配合約、整理合約程式碼(需包含如定義股權名稱、數量與最小單位、更新股權轉讓資訊、檢驗股數是否足夠、通知股權轉讓是否成功等功能)、輸入參數、欲支付之交易手續費、操作合約並執行。
三、結論
智能合約的運用還需商業環境的配合,企業若欲導入,短期內可先選取單純、協作性不高之場域切入,如此可累積對於智能合約的理解與經驗,也可為大規模採用鋪路。
(作者鄭旭高係美國、台灣會計師、國際公認反洗錢師,金融科技顧問。現任中小企業總會五臨新世代協進會副會長及獅子會副會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