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聽過一個案例:小陳經歷過台灣塑膠業的輝煌年代,當時只要有一台塑膠射出成型機,就像是擁有聚寶盆,做一個賺兩個(即使回家睡覺,射出機仍會繼續創造「睡後收入」),現在的新北市新莊區化成路附近,還能看到好多BMW大七停在不太顯眼的廠房門口。連台灣首富郭台銘,也是靠做塑膠成型起家。

只是經驗老道、技術內行的小陳,卻沒有像同期友人那樣賺到大錢。目前他的工廠只剩幾台舊款成型機,偶爾接些簡單的訂單,雖然吃不飽,也餓不死。以前大環境正好時,其實也接過不少大單,其中有個德國客戶掌握大量訂單且很滿意他的樣品,還特地來台看廠房,並相約隔天早上九點在飯店簽約。

不過,簽約當天小陳起床時,指針已指向十一點,連忙衝進飯店,但客人早已離開。嚴謹的德國人無法接受放鴿子行為,合作案就此告吹!

他沮喪地回到家,問太太為何沒叫他起床,太太滿臉疑惑:「有啊,我敲你的門都沒回,門也上了鎖,以為你出門了!」奇怪的是,小陳睡覺從不鎖門,也不太會睡過頭。「說實在,類似的事情也發生過幾次……我好像總在要成功的前一刻把事情搞砸!」小陳無奈地攤了攤手。

這麼多年來,小陳懷疑自己的潛意識裡似乎住著一隻搗蛋鬼,經常趁機踹他一腳,讓他無法如願以償!

不成功,可能是潛意識搞的鬼

最早提出潛意識的人,是大家熟悉的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他在治療病患時發現,許多病人的意識層面並不了解那些驅使自己行動的原因,於是他根據經驗提出一套說法:「意識,只是冰山(心智)浮出水面的一角,冰山下還有更大的『潛意識』沒被察覺,卻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

這個巨大的冰山像是能量系統,由於能量守恆(能量可以不同形式出現或相互轉換,但總值不變),如果某些能量無法釋放,就會被壓抑在身體某處,造成主人的各種症狀。所以在診療時,佛洛伊德會讓病人躺在診療椅上不斷訴說,或從夢境中找尋蛛絲馬跡,想辦法利用各種技術,將潛意識引導到意識層以治療病人症狀。

童年經驗會影響未來的行為

源自佛洛依德的心理動力學派(例如精神分析、客體關係、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派等)都認為兒時的重大事件,會持續影響當事者現在的行動。由波爾斯(Fritz Perls)創立至今六十多年的心理治療重要學派「完形心理治療」也認為「未竟之事」(unfinished business,未完成的事情),也就是過去的「懸念」會一直存在心裡的背景中,影響當下的決策。   

小時候的我們想得不多、看得不遠,不知道自己當時做的決定會留在潛意識,甚至影響到未來——不讓自己成功、富裕。如同小陳腦袋中的搗蛋鬼,總在成功之前將他絆倒。

我親戚Sara的腦中也有個搗蛋鬼。有次她回憶起小學時曾「不小心」考了四科滿分,開心拿著考卷回家等待被稱讚時,沒想到竟是童年悲慘的開始。那天起,Sara的爸爸發現女兒有考滿分的潛力,決心好好栽培。為了督促女兒念書,他採取「少一分打一下」的傳統教育,於是每次的段考都變成一種壓力及懲罰。那個氣憤又無奈的9歲Sara,不自覺地做了一個對當時生存最有利的決定——「我再也不要考滿分了!」、「事情做太好是危險的!」

現在的Sara成家立業大半輩子,但那個「凡事不要太好、做事不要完美」的童年決定還停留在潛意識,時時左右著她的行動,甚至無法變有錢。

此外,潛意識的決定會以更隱晦的方式影響一個人。聰明認真的Andy,畢業於很好的學校,出社會在知名企業任職,之後連換幾次工作都是不錯的外商公司,薪水也不差。眾人稱羨的眼光背後,Andy卻很困擾,因為每隔一段時間,他會忍不住拋下過去努力的成果,改尋另一個職業生涯(不同產業或專業),似乎有股莫名的力量,阻擋自己邁向成功

後來我進一步了解,原來Andy的父母在他幼稚園時就離婚,回歸單身的母親忙於工作,沒時間陪他。他記憶中的童年常常寂寞地一個人玩,心想:「如果能表現再好一點,媽媽會不會願意多陪他一點?爸爸是不是就會願意回家?」小小的Andy也擔心,如果自己真的做到一切完美,父親還是沒回來,那他的人生再也不可能回到圓滿。因為如此,這個躲藏在暗處的擔心與害怕,讓Andy每次快接近成功時,總會突然決定換個方向走。

你呢?你的潛意識是否允許你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