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接受《富比士》採訪中提到,「投資並不要求你要有超高智商、不尋常的洞察能力或內幕消息的管道,你需要的是制定決策的知識框架,以及確保情緒不會影響決定的能耐。」

我自己在投資的過程以及接案的過程中發現,99%的投資人都把重點擺在進場前的努力,花時間力氣在尋找好的交易標的或一個好的交易系統。但鮮少人把精力花在確保情緒不會影響決定上。比如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多頭,也都知道該做多,但是有些人不是被內心「台股上萬點就是高點」的擔心給綁架,就是在周圍「股市漲太高,回檔也快」的焦慮給影響。說回來,都是情緒困住我們的投資,影響投資績效。

那怎麼在投資過程中讓自己情緒穩定呢?首先我們先來拆解一下情緒怎麼產生的。

心理學家Schachter與Singer找來兩群人,告訴受試者要測試新的維他命,會用注射的方式看看效果如何。但實際上,他們讓一半受試者接受腎上腺素的注射,讓其有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臉紅等反應,另一半則是注射生理食鹽水,注射完不會有特別的生理反應。注射腎上腺素那一組,有一半被告知注射完會有心跳加速等生理反應,另一半則沒有被正確告知。

接下來,實驗安排研究助理混在受試者當中,助理會刻意反映出相當開心的情緒,或是刻意表達出憤怒、生氣的反應。

結果發現,有被正確告知藥物生理反應的受試者,不受助理同謀的影響,把自己的生理反應歸因到藥物,沒感受到特別的情緒。但沒有被告知生理反應的受試者,則會覺得自己跟研究助理一樣有生氣或快樂的情緒。
而沒有生理喚起反應的食鹽水注射組,也沒有出現特別的情緒。

也就是說,情緒的覺知有兩個要素,生理喚起與認知歸因,缺一不可。

因此,要阻斷情緒有兩條路徑,不是改變我們對刺激元(環境)的想法,比如我們能找到證據來相信,股市上萬點還是會漲的;不然就是讓生理的反應降下來,如讓心跳變緩和、呼吸變平順。前者需要有一套看盤的模式,而針對後者,我們卻可以「暫停」想法,把注意力放在生理上。

以下介紹正念的STOP法(改編自《減壓,從一粒葡萄乾開始:正念減壓療法練習手冊》),幫助我們調節投資中的情緒。

S:stop 停下來。暫停想法,找個地方緩一緩,不讓投資裡的情緒繼續加柴火。

T:take a breath 好好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呼吸。感受氣息的進與出,在鼻孔或腹部的變化。

O:observe 觀察身體感受。把注意力放大到全身,留意是否有哪個部位特別有感覺,把那個部位標示出來。比如:當想到股市上萬點我還要進場,我的心跳會加快、胃會收縮。

P:proceed 繼續。繼續觀察特定部位的生理變化,比如心臟加快,是一陣一陣?還是有起有落?持續觀察一段時間,當生理反應如潮水退掉之後,再去思考投資的問題。

此外,心理學家Tomkins指出人的情緒感受也會受到臉部肌肉的回饋,控制臉部肌肉,可以讓人感受特定情緒,並且影響情緒強度。因此當我們在投資中被情緒包圍時,可以從一開始的S階段,就做出微笑的口部表情,會更加快我們調整情緒。

心理學家認為,情緒具有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協助我們做選擇的功能。但投資中的情緒,如焦慮、興奮,卻往往讓我們放錯焦點、做錯選擇。若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步驟調整,相信不只可以做情緒的主人,更可以提高投資的績效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