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注意~近期很多詐騙團體透過大量使用假帳號、冒用、偽裝開立Line群。這是詐騙!律大團隊並沒有成立任何專屬Line群,大家千萬不要上當哦!
文:彙整編撰/金股投(律大團隊)



▶產業新聞精選一:記憶體按讚AI動能 群聯、十銓3月營收開紅盤
記憶體產業市況回溫,群聯、十銓2025年首季營收各自傳捷報,群聯3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56.98億元,月成長26%,為近一年新高,單季營收雖然年減16%,仍創下歷史第三高;十銓3月營收達到22.29億元,月增80.87%,單季營收53.5億元,季增78.68%,創單季營收歷史新高。
十銓表示,第1季主要受惠於品牌效益,工控產品及B2B專案客戶帶來穩定成長,其中,3月達到滿載產能,雖然近期全球貿易環境變化帶來新挑戰,目前美國宣布對全球各國加徵進口關稅,十銓已與長期合作的美國客戶商議相關策略,以因應未來關稅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
此外,記憶體原廠價格上漲,現貨價格也隨之上揚,加上合約客戶於伺服器記憶體的訂單增加,NAND Flash 市場供需正在進行調整,在價格與需求雙雙成長之下,記憶體市場顯現回暖的跡象;十銓預計,第2季在高效能運算與AI應用推動,將能提高對DDR5高規格記憶體及大容量高規格固態硬碟的需求。
不過全球最大數據中心及AI基地仍集中於美國,十銓也指出,關稅上漲,可能導致記憶體原廠在產能調配可能面臨挑戰,因應AI應用的擴展,未來將持續強化工控產品線、雲端運算及智慧設備等領域。
群聯電子執行長潘健成表示,從年初以來,各界都在討論如何將AI落地普及民主化,其根本問題不外乎為「成本」、「資料保密」與「客製化」等三大方向,也是目前邊緣地端AI遲遲無法落地普及民主化的主因。
潘健成進一步指出,aiDAPTIV+邊緣AI解決方案將能解決上述三大痛點,根據實測結果,aiDAPTIV+在邊緣地端的推論速度(Time To First Token;TTFT)可提升達14倍,處理token的長度也可增加8倍,顯著提升AI在地端設備的實用性與反應速度,未來將持續與上下游生態鏈夥伴與邊緣AI應用軟體開發者攜手合作。
▶產業新聞精選二:對等關稅上路「三招自救」 ODM與品牌廠重新議價
美國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9日上路,然實際稅額與施行細則未定,供應鏈無所適從。
目前,客戶端已通知暫緩出貨,直到關稅稅額確定後,再開始製造,並「重新議價」。暫緩至何時,客戶並未給期限。相關供應鏈業者坦言,現今只能以三招自保因應。
供應鏈指出,當初COVID-19疫情發生時,全球供應鏈大亂,當時供應鏈被迫按下暫停鍵,如今是人禍,兩者相同處都是難預測,無法確認何時有解。
在品牌與ODM重新議價時,各家只能以三招自保:重新盤點並降低庫存、降低成本減少開案、暫緩大筆投資,目的都是要保留現金部位。
川普政府在2日公布對等關稅後,等於讓電子供應鏈過去10年在亞洲的分散風險布局全毀,從台灣、越南、泰國到印度都被加徵關稅,無一倖免,墨西哥看來是唯一的「人道走廊」。
然而,這場「關稅新核戰」之下的人道走廊何時會關閉?難以預測。
供應鏈業者指出,在隨時都會變動的情況下,只能一動不如一靜。
已經在進行的投資設廠,仍會繼續,但會更彈性因應,因為生產規模會因為稅率波動而有變化,上述如墨西哥,雖然客戶都很有興趣,然供應鏈對是否要在此時配合擴充產能,大多有所遲疑。
由於目前出貨已趕不上對等關稅實施前的黃金時間,客戶均已經通知組裝廠暫停出貨,等待關稅較明朗再說。以NB為例,各品牌廠在美國仍有庫存,撐個1~2個月都沒問題,尤其現在景氣不佳,NB銷售清淡,可拉長觀察時間。
零組件部分,WIP(Work in Process)產品仍會進行。然尚未上線的原物料諸如塑料與鋼材,都因應客戶要求暫停出貨,內部同時重新盤點,停止向上游叩料,針對客戶的需求也會保守看待。
零組件廠指出,目前也會暫緩開發新案。
事實上,過去1年NB品牌廠已經在縮手,新開發案件明顯減少,多數延續舊款設計,如今在關稅大棒一敲,導致全球經濟動盪時,預估新案開發會更少,要勒緊褲帶來度過寒冬。
至於資本支出部分,各廠也會重新檢視。目前已經確認會投入的案子仍會進行,尤其是伺服器ODM在美國設廠部分,然而在東南亞與台灣分散生產部分將做彈性調整,仍需檢視各地生產與加徵關稅的成本而定。
ODM業者透露,在關稅大致底定後,將會與品牌廠重新談判製造條件,以NB為例,雖然各家都是茅山道士(毛利率3~4%),然不可能不與客戶共體時艱,在代工費用上必會有一定程度配合。在這波關稅引發的貿易戰當中,品牌、供應鏈與終端客戶「沒有人會是贏家」。
▶產業新聞精選三:美中關稅戰互咬 晶片供應鏈5月陷砍單亂流
美國川普政府發動的「關稅新核戰」,大刀已砍向全球電子產業鏈。而中國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反制措施,也未見到減弱的力道。
供應鏈人士透露,美中關稅戰互咬的態勢下,終端品牌廠已經有「停止出貨」跡象,雖然部分業者認為,可以轉往其他市場銷售,但對手也都全面湧入的態勢下,銷售狀況難以彌補美國市場缺口。
甚至,競局加劇可能造成殺價搶市,相關供應鏈業者在台灣、東南亞等廠區產能,目前正開始縮減,避免庫存失衡。
此減單修正情勢,更是正由下游擴散至上游,後續半導體供應體系可能最快在5月份,會開始籠罩在砍單陰霾之中。
業者表示,科技大廠除了零組件之外,也開始調整對半導體晶片的採購量。
以PC相關的NB、桌上型電腦用各類晶片來看,英特爾(Intel)、超微(AMD)與NVIDIA首當其衝,衝刺NB市場的聯發科、高通(Qualcomm)恐也出師不利,另如瑞昱、聯詠、祥碩等眾多台系IC設計公司,也將陸續接獲下游客戶砍單。
後續的連鎖效應,就會蔓延到台積電為首的上游晶圓代工、日月光集團的封測代工體系,估計5、6月也會開始受到影響。
供應鏈業者指出,美國發動關稅大戰,美系科技大廠需求必然受創。
蘋果(Apple)、NVIDIA最為嚴重,英特爾、超微、博通(Broadcom)、高通等所有晶片大廠難以倖免,甚至是客戶遍布全球的杜邦(DuPont)、3M等化學材料大廠等。
對於這些科技公司來說,儘管避開重稅的中國市場,但其他客戶供應鏈組成複雜,終端產品也都停止銷美,目前呈現業務量大減狀況。
整體而言,情勢已完全是生存戰。
觀察產業界的現在進行式,美國對等關稅9日正式上路後,由於各國政府與美方談判仍未有結果,台廠在台灣、越南等東南亞的生產據點,幾乎都已暫緩產品銷往美國,如板卡、NB與手機等消費電子相關產品,幾乎全面喊停。
相關供應鏈業者坦言,目前關稅情勢與市場整體需求完全無法掌控,只能先停止出貨應對。
而業者表示,原以為美國市佔低,受創程度就低,但產業鏈環環相扣,其他區域市場需求也將同步走弱,加上原料、零組件組成複雜,成本已全面飆升下,「砍單潮」已開始蔓延。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印度、南韓、日本與馬來西亞約24~26%上下,而柬埔寨、越南、泰國與台灣則分別高達49%、46%、36%及32%。
而中國在以34%報復性關稅反制下,美國更加強勢,對中國的關稅提升至104%。然而,中國也絲毫不讓步,於4月9日晚間宣布,報復性關稅幅度一口氣又增加了50%,對美國的關稅提升至84%。
供應鏈業者表示,美國把逃生出口堵住,以消費性電子產品來說,台灣供應鏈從任何一地出貨,最低20多%的關稅,就已經幾乎完全吃掉毛利。
目前也只能先停止出貨,與美國進口商、經銷代理等討論漲價與分攤關稅成本。但以台灣32%來看,各吞一半還是虧錢,漲價則是先調升已運往美國的現貨庫存,之後能不能大漲,則待政府談判結果出爐及市場接受度後再說。
▶產業新聞精選四:台積首季營收達標 蘋果訂單牽動2025全年業績
儘管受到地震影響,台積電先前對於首季財測表現也預期可能接近低標,而10日公布3月營收,表現優於市場預期,首季營收達新台幣8,392.54億元,較2024年同期大增41.6%。
台積電2025年3月合併營收約為新台幣2,859.67億元,較2月增加10%,更比2024年同期大幅增加46.5%,亦優於市場所估2,700億元。累計首季營收約為8,392.54億元,較2024年同期大增41.6%。

台積電於1月中法說錢上預期首季美元營收將達250億~258億美元,季減4~7%,以匯率1美元兌新台幣32.8元估算,約落在8,200億~8,462億元,毛利率估約57~59%;營益率46.5~48.5%。
但受到1月21日以來多次地震影響,台積電先前預估,2025年首季合併營收會趨近250億~258億美元財測低標,也就是8,200億元上下。初步估算首季認列扣除保險理賠後的相關地震損失約新台幣53億元。
而首季營收出爐,達到8,392.54億元,較2024年同期大增41.6%,優於8,200億元低標預估值。
供應鏈認為,受到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預告關稅政策,終端電子產品拉貨力道與庫存水位大增,普遍來說,從下游電子供應鏈到上游半導體產業,不少業者營運皆有成長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川普9日祭出對等關稅,全球多國哀鴻遍野,經濟衰退烏雲密佈,手機、PC等終端產品終停止銷美,砍單潮危機湧現。
市場也傳出,由於蘋果為此波對等關稅重災區,6成產能都在中國,美國佔其營收其4成,蘋果又是台積電大客戶,佔營收4分之1。
加上AI需求降溫與CSP大客戶也傳出縮減訂單,另包括英特爾(Intel)、超微(AMD)等HPC訂單也將調整,台積電可能在4月17日下修全年美元營收成長25%的財測目標,或是對於全年半導體與晶圓代工產業市況更為謹慎保守。
然而不到24小時,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突然髮夾彎,除中國外,給予多國90天緩衝期,又讓整個市場亂成一片,重啟銷美流程,加速生產、拉貨與加價搶奪貨櫃、貨艙。
供應鏈表示,第2季可能出現強勁拉貨潮,推升眾廠業績表現,但政策不確定性並未消除,90天過後又是殊死戰。
整體而言,台積電4月仍將受惠晶片客戶反轉加大投片,第2季繳出成長佳績,但下半年整體經濟與供需急速冷卻機率不小,川普陰晴不定下,全年營運表現仍有變數。
台積電先前表示,2025年是強勁成長的一年,全年美元營收將成長25%,資本支出會是在380億~420億美元,2024年AI相關營收年增3倍,2025年則再翻倍,未來5年CAGR將達45%。
其中,AI加速器營收在台積電2024年總營收比重約佔15%,於2024年的成長超過2倍,隨著AI相關的需求持續強勁增加,預期AI加速器的營收貢獻在2025年會再成長1倍。
▶產業新聞精選五:傳三星布局1.0奈米製程 拚2029年後量產翻身
晶圓代工領域陷入苦戰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傳開始投入1.0奈米製程開發。此一新技術概念,不僅打破現有設計架構,也需要引進高數值孔徑(High NA)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High NA EUV」,三星預計的量產時間為2029年後。
韓媒首爾經濟引述業界人士說法,指三星半導體研究所近日開始投入1.0奈米製程開發,並且招募部分參與2奈米等先進製程的研究人員,組成專案小組。
1.0奈米被業界視為夢幻製程,在三星迄今揭露的晶圓代工製程藍圖,最先進的製程是三星打算2027年量產1.4奈米,與台積電步伐相似。
據悉,1.0奈米製程不僅需要打破既有設計架構,也需要導入High NA EUV等次世代設備,三星將1.0奈米量產時點,訂於2029年之後。
三星會長李在鎔稍早向公司高層表示,應讓三星延續重視技術的傳統,強調將以世上前所未有的技術打造未來。傳因此三星相關部門,提前展開1.0奈米製程開發。
目前三星正在量產3奈米,預計2025年內量產2奈米,然而三星整體技術實力仍被評價為落後台積電,因此1奈米級製程,對三星而言別具意義。
然而,競爭對手同樣加速1奈米級製程腳步。例如台積電2024年4月宣布,將在原本1.4奈米及2.0奈米之間,新增代表1.6奈米的A16製程技術,預計2026年下半生產。
▶產業新聞精選六:HBM力助SK海力士奪冠 三星失守DRAM第一王座
分析認為,近幾年三星在人工智慧(AI)半導體競爭中落後,成為不得不將第一王座,暫時拱手讓予SK海力士(SK Hynix)的主因。
韓媒ZDNet Korea等,日前引述Counterpoint Research資料,指第1季全球DRAM市場,三星市佔率約34%,SK海力士約36%,三星失去DRAM第一王座。美光(Micron)則位居第三,市佔率約25%。
三星自1992年,登上DRAM第一寶座後,一待就是30多年。對於SK海力士而言,2025年第1季則是成立40多年來,首次在DRAM市佔率超越三星,主要可歸功於成功制霸高頻寬記憶體(HBM)市場。
三星未能跟上AI時代腳步,被視為拱手讓出第一王座的主因。
SK海力士自2024年3月起,供應NVIDIA第五代HBM3E,但三星直到最近仍沒有交貨好消息。
過去三星依靠「技術超級差距」戰略,加上大規模生產能力,成功稱霸記憶體產業,除非因經濟不景氣減產,否則三星DRAM的市佔率很少跌破40%。
然而衰弱跡象從2024年起日趨明顯,包括HBM在內的AI半導體,由於技術競爭力不足,持續陷入遇困境,市佔率也開始下滑,使得DRAM第一王座暫時被SK海力士奪走。
南韓業界多認為,三星短期內恐難重拾第一,未來能否成功守護自身地位,將取決於HBM是否取得明顯成績。
Counterpoint Research進一步預測,2025年第2季DRAM業者市佔率排名,很有可能跟第1季相似。
▶產業新聞精選七:傳NVIDIA承諾美國投資 獲美國暫緩H20管制計畫
據傳,美國政府原本考慮針對NVIDIA為中國市場開發的降規版人工智慧(AI)晶片H20,實行出口管制,但在近期NVIDIA承諾會對美國AI資料中心展開新投資以後,美國政府態度出現轉圜。
根據NPR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美國政府的H20晶片出口管制計畫,原本已經醞釀數月之久,但在NVIDIA承諾會對美國AI資料中心展開新投資以後,美國政府便改變想法。
據稱,NVIDIA執行長黃仁勳4月4日曾前往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海湖莊園(Mar-a-Lago)參加晚宴,而在晚宴之後,白宮暫停管制H20晶片的計畫。不過,目前不清楚黃仁勳當時是否有直接與川普交談。
對於上述傳聞,NVIDIA拒絕回應,美國白宮與商務部暫未回應。
H20是目前美國業者可以向中國合法銷售的最先進AI晶片,中國業者深度求索(DeepSeek)也有採購使用。在深度求索於1月推出震驚全球的突破性聊天機器人技術後,多名美國國會議員曾呼籲對H20實施出口管制。
《晶片戰爭》作者Chris Miller評論,H20出口不受限,是中國的一大勝利。中國由於晶片自產數量不足,因此嚴重依賴NVIDIA晶片。雖然NVIDIA特意將H20降規以符合出口規定,但H20應該還是比中國大部分國產晶片還要強大。
中國市場的H20需求相當旺盛。據路透(Reuters)近日消息,新華三曾通知客戶H20庫存幾乎耗盡,雖然此傳聞已遭新華三否認。另據中媒快科技報導,NVIDIA即便馬上擴產,完成H20訂單仍需要半年時間,許多訂單最快得等到第4季才能出貨。
對於美國政府態度轉變,民主黨籍眾議員Raja Krishnamoorthi表示失望,強調出口管制措施很有效,美國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美國遲一天對這種專門用來規避法令的晶片祭出管制,對手就多一天時間建立庫存來擊敗美國。
▶產業新聞精選八:川普對加拿大、墨西哥關稅政策無調整
一位白宮官員表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4月9日對關稅政策的突然調整,不會影響目前適用於加拿大和墨西哥產品的稅率。
彭博(Bloomberg)報導,川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時,加拿大和墨西哥未被列入受到川普全球10%基準關稅影響的國家名單。該名官員表示,情況仍然是如此。
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車、鋼鐵和鋁生產商,仍面臨川普稍早徵收的25%關稅。美國還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多種進口商品徵收10%或25%關稅,但是美墨加協定(USMCA)所涵蓋的商品可獲免徵。
此外,川普未暫緩對汽車進口徵收25%的關稅,以及即將對汽車零組件徵收的關稅,這引發美國密西根州企業和汽車團體的批評。
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底特律地區商會和密西根汽車協會呼籲川普,應保護汽車產業複雜的國際供應鏈框架,避免其遭受有害的破碎化,從而削弱其全球競爭力。同時認為,密西根州當地汽車產業供應鏈,仍將繼續承受這些波動的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和干擾。
▶產業新聞精選九:重新評估需求 微軟暫停俄亥俄州3座資料中心建設
微軟(Microsoft)暫停美國俄亥俄州(Ohio)3座資料中心的建置計畫,顯示正在重新評估市場需求。
The Register報導,3座資料中心位於利金郡(Licking County)的新奧爾巴尼(New Albany)、希思(Heath)和希伯倫(Hebron),投資金額為10億美元。微軟證實建造計畫已經暫停,需要重新評估。
微軟感謝俄亥俄州政府與居民的支持,稱有兩處用地有望轉為農業使用,並會依照開發協議,升級當地道路與其他基礎設施。由於微軟不打算賣出土地,未來是否還會再次建設資料中心,仍有待觀察。
2025年1月,微軟宣布將在全球投資超過800億美元,建立雲端與人工智慧(AI)基礎建設。不過就在4月,彭博(Bloomberg)指出微軟暫緩了全球多處資料中心計畫,受影響的地點包括印尼、英國、澳洲以及美國。
分析指出,微軟正在重新評估資料中心的成本,以及美國對等關稅所帶來的影響,因為相關設備要從中國、台灣、南韓等地進口。
▶產業新聞精選十:元太強攻大尺寸彩色電子紙 「75吋數位看板」出擊

電子紙廠商元太科技推出迄今最大尺寸的E Ink Spectra 6產品:75吋彩色電子紙,搶攻數位看板市場。元太表示,75吋E Ink Spectra 6彩色電子紙的推出,延續了2025年ISE展覽中75吋E Ink Kaleido 3產品的亮相,展現持續聚焦大尺寸電子紙解決方案的戰略布局。
董事長李政昊表示,全新的75吋E Ink Spectra 6顯示器,是元太持續推動數位看板應用的重要里程碑,其高彩飽和度的全彩顯示與節能的特性,為廣告主、品牌商與零售業者提供新的選擇,又能吸引消費者目光,期待這項技術為室內數位廣告應用帶來革命性的顯示模式。
元太指出,75吋Spectra 6彩色電子紙支援搭載E Ink Ripple技術:新一代的Waveform與演算法架構,可大幅提升畫面更新的流暢度並擴增色彩表現,進一步強化廣告效果。透過E Ink Ripple節奏與轉場更新的優化,能有效吸引目光並延長顧客於電子紙廣告看板前停留的時間,進而提升廣告互動率。
75吋E Ink Spectra 6的應用場域包括廣告看板、資訊顯示、指引標誌、企業及零售品牌展示等。元太認為,大尺寸全彩電子紙有助於提升觀賞吸引力與溝通效率。
元太強調,E Ink Spectra 6彩色電子紙的主要特色包括鮮明高彩顯示,滿足商業應用需求;超低功耗設計,操作溫度介於攝氏0~50°C;即時動態更新,取代靜態紙本海報,提升空間使用效率與營運彈性等。
▶產業新聞精選十一:美國關稅大棒重擊 電子五哥能撐多久?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全球施以對等關稅,全球金融市場大亂,下游電子硬體廠被視為受創最重的族群,然各家開出的2025年3月營收,卻格外亮眼。
下游電子硬體、系統代工大廠3月營收紛出爐,部分廠商公布時間甚至較以往提前,似乎有意將好成績儘早發布的意味。鴻海、廣達、緯創、緯穎、神達都創單月業績歷史新高,英業達也優於預期。
然而,各界其實最擔心的是,美國對等關稅大棒一揮,下游電子硬體廠營收反而越跳越高,這件事情,到底能夠持續多久?
分析3月電子五哥營運不墜的背後因素,大約有三:
其一、3月份,尚未有關稅影響。
其二、客戶搶在關稅前出急單,形成推力。
其三、出貨地點多位於墨西哥。
另外,供應鏈業者也警示,在品牌廠搶出貨的同時,也需留意下半年的回檔壓力可能加大。
供應鏈業者指出,客戶「提前出貨」效應正在發威,此次川普政府並未與過去相同,會給予寬限期,也讓客戶急搶黃金時間出貨,包括從台灣空運出貨,或改從未受對等關稅的墨西哥出貨。
以緯穎為例,其墨西哥產能佔比達7成,就被客戶訂單擠爆,也帶動其3月營收暴衝,達新台幣866.32億元,月增86.2%,年增幅度高達226.7%,創下歷史新高,合併前三個月營收達1,706.55億元、年增145.1%。
英業達3月營收雖未創高,但也優於預期,不論NB或伺服器出貨均優於預期,與客戶趕在關稅前出貨密切相關。鴻海也表示,第2季季增、年增預估不變,然需視全球政經情勢變化而定。
不止緯穎、英業達、鴻海等廠受惠於有墨西哥廠的意外驚喜,在美國設伺服器組裝廠的廣達、神達,一樣感受到客戶強勁拉貨動能。
廣達3月營收1,925.47億元,月增27.9%,年增89.3%,創歷史新高。累計前3月營收4,856.72億元,月增27.9%,年增87.6%。神達投控3月營收84.91億元,月增12.72%,年增146.31%,前3月營收236.65億元,年增145.1%。
廣達伺服器SMT主要在台灣及泰國,神達SMT線設在台灣,都是此波對等關稅重災區之一,兩大廠出貨給美國客戶的組裝廠都在美國,也被視為配合美國政策卻受累的受災戶,兩大廠均表示,會視客戶需求再調整,尚難預估對等關稅影響程度。
值得觀察的是緯創。相較於其他廠商以最後組裝為主,緯創在AI伺服器的出貨以GPU模組及Compute Board為主,也更上游,緯創對AI伺服器產品營收的看法並未因關稅改變,公司強調,AI伺服器屬於剛性需求,且由於其高價,也意味客戶訂單變動性較低
緯創原本預估,AI伺服器相關營收將會逐月、逐季走高,全年出貨將會三位數成長,目前並未因對等關稅改變。緯創也表示,在台灣、美國等地的投資規劃不變,然墨西哥廠因為客戶需求,生產會更積極。
緯創3月營收達1,529.84億元,月增48.9%,年增70.3%,創歷史單月新高,累計前3月營收3,464.85億元,年增45.44%。緯創3月NB、桌上型電腦及顯示器出貨分別為190萬、80萬及85萬台,第1季3產品線出貨量分別為490萬、220萬及205萬台。
▶產業新聞精選十二:電子紙藍海寬闊 虹彩:謝謝元太做大廣告看板市場

因應ESG趨勢,電子紙市場正在擴大中,元太是電泳式電子紙技術的領頭羊,膽固醇液晶電子紙技術的代表則是虹彩光電,外界將兩家公司視為競爭對手,但虹彩光電董事長廖奇璋說,電子紙是藍海市場,兩家公司非但不是競爭對手,虹彩光電還要「謝謝」元太把廣告看板市場做大。
廖奇璋說,旗下產品包括5.6吋、7.9吋、10吋、13吋以及下半年要推出的27.6吋等,其中10吋與13吋主要是瞄準電子書閱讀器市場,至於27.6吋則是鎖定商顯市場,下半年將出貨台灣、日本與歐洲等地。
虹彩光電是Design House公司,因此與面板廠合作,包括友達、凌巨、天馬等都是,至於觸控方面則是與TPK合作,在做成膽固醇液晶面板模組後,由系統廠富動科等做成電子書閱讀器或是廣告看板等產品出貨。
廖奇璋指出,這樣的商業模式,不但可以消化面板廠的產能,也不用投入大筆資金蓋廠,無須擔憂良率、填產能等問題,對公司、產業以及台灣都是有利的。
2024年在完成POC佈點之後,虹彩光電2025年開始出貨,第1季的營收已經超過新台幣5,000萬元,預估2025年營收將可上看2億元,全年可望轉虧為盈,預計2025年底或是2026年初將上興櫃。
廖奇璋說,接下來將快速往大尺寸、全彩化方向推進,尤其是8.6代廠,因為除了會有成本優勢外,也會更適合商顯應用。
在美國關稅議題上,廖奇璋表示,ESG是全球趨勢,膽固醇液晶在市場上是才剛冒出頭的技術,在美國關稅壓境下,會選擇先進攻日本與歐洲市場,這兩個區域的客戶比美國還要多,因此美國關稅對虹彩光電不會產生衝擊。
虹彩光電將參與2025 Touch Taiwan智慧顯示展,呼應本屆展會主題「Forward Together」,廖奇璋指出,將攜手中榮、宇瞻、富動、台中港酒店、Kent Displays(KDI)、CREiST等重要合作夥伴,透過沉浸式情境應用展示,模擬膽固醇液晶全彩電子紙在戶外廣告、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交通等多元場景的應用。
目前累積超過200項全球專利,廖奇璋說,膽固醇液晶全彩電子紙具有1678萬色的顯色能力,提供近似於紙張的閱讀體驗,在取代印刷品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寬廣的操作溫度範圍使其適用於戶外廣告看板等極端環境,也適合長時間靜態顯示;另外,透過光學技術(如太陽能、光學感測器)的融合,也讓產品實現更多元的應用願景。
廖奇璋表示,近年全球LCD面板市場供過於求,價格競爭激烈,台灣傳統面板業者面臨極大挑戰,營運壓力加劇。同時,顯示技術迅速演進,台灣傳統面板業者錯過OLED的崛起,如今面對海外面板業者逐漸轉向AMOLED、QD-OLED的競爭,技術升級壓力與產業轉型需求更加迫切。
膽固醇液晶電子紙技術作為新興的節能顯示技術,正從利基市場切入,未來具有龐大的市場開發潛力,其優勢在於生產製程上可沿用既有的LCD產線即可製造,無需再額外大規模設備投資,大幅降低轉產成本,有助於傳統面板業者的轉型。
金股投思維

(1)經歷清明連假,全世界一起經歷史無前例的歷史大崩盤!!1700檔同時跌停,跟1300檔漲停都同時發生在同一周,應該錯過這次,可能需要下輩子才有機會了(我希望啦><”),看到跟聽到或是網路上一大堆跳樓的慘況,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就非常非常的殘酷,網路上常看到一句名言: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死在明天的晚上。不可能看到後天的太陽。所以你要不斷改變自己,讓自己今天活得好、活得強,才能看到後天的太陽。
(2)所以今天不想討論盤勢,相信這週的你們無比的了解盤勢以及了解川普說過的任何一句話,我們來討論一下保命。川普的對等關稅引爆市場的恐慌,市場擔心產業鏈重塑衍生的關稅風暴,加上清明節2天連續假期新聞的轟炸渲染,導致4/7出現極度恐慌,偏偏沒有對應買盤,等於被關門放狗了!知道要跑,但沒有買盤,一價鎖死,這時候優先要思考保命、確保流動性風險。
(3)記得!!流動性風險發生的時候,要確保的自己部位比重、去槓桿,優先資金只集中在最糟最糟狀況下還會有人買的股票,確保拋售無門的狀況。
科普活命知識:
(1)融資是什麼?(永豐學堂)
融資是指投資人和券商借錢買股票,通常上市股票可融資6成,上櫃股票可融資5成,也就是買一張股價100元的股票共需10萬元,
如果以融資來看:
上市股票通常自備4萬,融資金額6萬;
上櫃股票通常自備5萬,融資金額5萬。

(2)融資維持率是什麼:股票市值 ÷ 融資金額(永豐學堂)
融資維持率 = 股票市值 ÷ 融資金額。
以融資買進1張股價100元的上市櫃的股票為例:
上市股票融資維持率 = 10萬 / 6萬 = 166.67%
上櫃股票融資維持率 = 10萬 / 5萬 = 200%
融資是和券商借錢買股票,如果股價一直跌,賠到券商的本金該怎麼辦呢?
券商會以維持率當指標,當維持率太低的時候就會打電話通知你補錢,俗稱追繳。
(3)斷頭:
(A)融資維持率=股票市值 ÷ 融資金額。
(B)融券維持率=(融券擔保品市值+保證金)÷融券股票最新總市值。
(C)整戶維持率=(融資股票總市值+融券擔保品市值+融券保證金) ÷ (融資金額+融券股票最新總市值)。
※當維持率低於130%,就須補繳保證金。

(4)上市下跌22%,跌破130%維持率,追繳!!上櫃下跌35%,跌破130%維持率,追繳!!
一般來說,正常人投資操作就是100%的資金,散戶都怎麼做單?!通常都是”全買融資”!!所以100%資金可以買到200%的價值的股票或是250%價值的股票(取決於自備4成或是自備5成的融資金額),槓桿200%、250%賺得快!但問題是一旦遇到系統性風險、流動性風險,下跌22%或是35%就是追繳!!但散戶都全買融資了,何來追繳的金額能夠補錢呢?
以這次股災來說,三根跌停直接斷頭需要補繳!!如果沒有外部備援金基本上很難補救,一旦觸發維持率不足的狀況,券商強制賣出股票! 就算行情最終符合規畫也枉然!!
(5)怎麼自救!!背起來!!
-計算調整資金總體水位降低到30%!!
像這次這種狀況一發生,開盤就知道嚴重到不能再嚴重,一定全部股票都要嘗試掛出跌停賣出,不論你認為來不來得及、賣不賣得掉!! 都要掛!!,然後隔天8:45前全部跌停掛出,然後記得一張一張掛出,成交機會高!!
為何要降低30%除了規避風險,也才有備援金自救。
-確認手中持股流通性:
如果滿手垃圾,就是全部無條件賣,只留最有基本面、護城河、政府護盤、法人自救會救的股票,簡稱權值股,目前無敵的權值股比較能扛過關稅的叫做台積電,政府會救他、法人會救他,外國人也信他,出現甜甜價也會有買盤來買他,諸多理由集於一身,創造其地位以及流通性。
古早常有一句話,彈了指數股票沒動,所以崩盤行情,至少要確保彈指數也能彈動的股票,才能縮小風險、降低虧損。
-如果你不幸手上有融資,優先拉高維持率:
資金夠,選擇現償=換成現股,躲風暴!!
如果遇到一價鎖死,要融券放空也沒有標的,要融資自救維持率也難保越攤越輸!!(同一類型股票可能陷於同一事件風暴,受害股在多融資一張受害股,無疑雪上加霜,連環套連環斷頭)。
整戶維持率=(融資股票總市值+融券擔保品市值+融券保證金) ÷ (融資金額+融券股票最新總市值)。
可以改為融資或是融券相對應市值的內需股票,比如空中華電信、統一、台灣大哥大、統一超、寶雅。
因為斷頭看整戶維持率,比如說A股票跌停,中華電可能才跌3%,一多+一空會有拉扯,不會一面倒,萬一A股挨五根跌停,因為有空中華電內需股,因為緩衝還不一定會斷頭,且融券保證金約9成,對於拉高整戶維持率有很大幫助。


-確認手中持股誰沒鎖死、最值錢、線最好
斷頭被追繳是一種一定要補錢的行為!!所以,誰值錢就賣誰、誰沒鎖死就賣誰,籌錢放人為優先,所以流動性問題發生,基本面、產業面無用論,就是優先賣出線好的股票,因為你不賣出,別人需要補錢也要賣他來自救!!所以為什麼IG要大家賣出發哥!!大家都破年線往下20%了,他還在年線之上,肯定賣他!!

(6)週三為何應該緊張周四能不能打開跌停,但新聞沒有說的事情!!
這幾年創造了高股息風潮,前八大高股息ETF資產規格1.5兆,融資維持率已經跌破140%,萬一週四在鎖死,觸動高股息贖回潮,一籃子高股息股票又強迫在市場賣出10%規模就好,1500億的新賣壓,國安扛得住嗎??
另外,還有一個隱藏數據,質押股票借款買股票、買房子的(不限用途款項),質押率約當1000萬現股可以借出600萬,所以跌破質押人成本往下30%就容易追繳,這就變成沒完沒了的系統性流動風險,所以IG才會提醒,發哥相對值錢,能換錢要換出來,怕危險!!金融市場保命是最重要的,失去的都還能賺回來。

(7)結果,幸好川普暫緩90天關稅,週四全線1300檔漲停,沒挨跌停的也無法參與到漲停。不過我個人是喜歡心理自在一點,沒參與就算了,挨這三根我怕心理會生病。
川普賽局後,融資三天大減988E,如果沒有意外,暫緩90天關稅就會形成一波緊急拉貨下單潮,至於誰能受惠我們再觀察!!市場現在一片混亂!!總之,定期定額台積電、聯發科、力旺不用怕,比較大額資金操作的人,控制30%水位在市場,標的優先集中台積電確保流動性以及甜甜價就好,其他資金等風險降溫我們再來討論。


優先台積的理由如下:
台積電目前2025年約52-62元,中位數57元,應該算是大多數法人共識!!
13(本益比)*2025 eps 57=741
17(本益比)*2025 eps 57=969
股投說過,撇開政治立場不看,台積電去不去美國,或是去了蓋廠,但至少目前3年到5年是不會有對手,轉嫁關稅等能力遠優於別人。因此目前的台積電已經進入16倍本益比!!假設8字頭看到,自己要勇於出手,這個沒人有辦法替您們決定。只要能夠買在750-920之間,股投認為未來高機會大賺。這邊賣高位階目的就是要確保有現金,等著撿恐慌財的豆腐,市場越荒我們要越勇敢!!

【存股注意事項】:
由於比較多新人的加入的關係,最近太常被問專欄初期的基本問題,所以新人務必看一下新進粉絲注意事項以及重複再三的觀念,包含停利以及扣款系統都是一再說明,所以務必熟讀一下再發問問題,要不然我沒有太多精力回覆基本問題,當然如果您們是被介紹進來的,也稍微跟好朋友了解一下我的習性以及基本原則。
- 本專欄所有存股記錄方式,我大多數都採取刻意用最笨、最無腦的方式來記錄給大家看,幾乎採用固定時間的存股方式進行,崩跌也不一定會刻意加碼的方式進行,因此嚴格來說,稍微有程度的粉絲,投資績效具備超越我的存股報酬率。比如此次存股十五號,傻瓜存股報酬率100%的時候,卻已經有粉絲達到133%。
- 存股計畫一年份資金平均十二個月之後,假如單檔股票已經達到一年份預計買入的部位,可以暫停扣款以及密切留意產業趨勢的跡象是否產生變數,簡單來說每一檔股票都有其規劃的投入上限,有人本身資金充裕,一開始就可以輕而一舉規劃出一檔股票的上限額度可能是50萬,有些人還是屬於小資族,收入主要來自於上班收入,那麼就可以先規劃一年份能夠存下多少錢,初步給自己定義出自己存股標得的上限為多少,每一檔都10萬,或是5萬都無所謂,讓手上資金參與複利的遊戲,才是投資者必須要做的事情,不要被股票單價影響自己的投資意願,盤中零股以及盤後零股是很好的投資工具,這是對於散戶非常友善的工具,一定要好好善加利用。
- 只要任何一檔存股有執行出場動作,扣款動作亦同告暫停,如果有特殊狀況才會另做提醒,比如台半報酬率已經70~100%了,後面的扣款等於追高買股的意思,除非產業面非常肯定沒有結束,要不然一律先停扣,其意義不難,等同於做避免波段投資的追高的意義。
- 每個人加入時間不一,因此存股標的要以還未超過15%的標的進行選擇比較好,或是等待我下一次地介紹。
- 我的紀錄表格都是無腦存,系統設定好就定期定額存錢,不論陰天晴天,多頭還是崩盤,我只在意存入多少錢,最終再根據報酬率進行策略性調節。
- 針對新進朋友的關係,我也把近期幾次啟動的計畫書分享給您們了解當初我選擇的理由是基於什麼樣的時空背景或是看到什麼機會。
- 避開單價迷失:拋開股價貴的迷失,我更在意一檔股票的產業趨勢出現的時候,我們建立了多少部位,即使一張100萬元,我只能買100股價值10萬元,我也會參與,就如同我們希望賺取定存1%的利息,我們只考慮自己要存多少部位進去戶頭,絕對不能因為單價太高而影響部位的建立,如果無法克服,善用善心粉絲的表格,那就是清楚規劃部位來進行部位的建立以及建立追蹤的制度。
【新進粉絲注意事項以及觀念】:
新世代產業趨勢存股專欄前言介紹
一般投資人進入投資市場,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於兩部分:一是歷年積蓄;二是每月薪水的結餘款項。而因為股票投資的主流是採用每千股(張)交易的模式,所以好的公司往往會有比較高的單價,這無形也導致必須累積一筆積蓄之後才擁有進場買股的門檻,先撇開投資的輸贏,這對於小資族參與投資市場是不利的,也因此政府在2019年開始積極推動定期定額存股的這種模式,為得就是能讓資金來源二的「每月薪水的結餘款項」也能更容易進入投資市場,藉由零股、小量資金的方式來建立部位參與投資。
不同於傳統的存股方式
不同於傳統的存股方式,產業趨勢存股更注重選擇(1)即將走出谷底景氣的公司、(2)具備產業趨勢正確性的公司一同成長以及(3)有資本支出題材的未來性,股利股息反而是其次的選擇。此外,因為人都會有惰性,如果每次投入都必須累積到一筆資金才進行交易,除了增加消費的可能,也降低儲蓄率,藉由每月薪水的結餘款項進行小額資金採用定期定額零股投入存股,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點,但可以再相對好或是景氣低點的位置盡可能投入部位,參與產業趨勢的成長。我想這樣子的存股方式應該適合投資新手、小資族以及想要累積財富的投資人才是。
超前部屬,抽離雜訊,只剩下產業趨勢
從小到大學習本身就是除了花費金錢以外,都要花費許多時間,在股市要學的東西非常多,我們更希望的是先用存股幫助您們茁壯,才去學習比較積極的並近都是一種方法,只是說一般人往往用短線的角度去經營的話,很容易被許多雜訊干擾,你必須要知道很多事情盤中真的無從判斷,也容易因為資訊不足造成短線不理性的崩跌,這些都是影響投資績效的不穩定因子,股市最難的地方在於每天都有不可預測的因子干擾,你不能控制市場的反應,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的部位跟風險,但是這些都需要經驗的累積。相反的,趨勢反而對於人們比較容易掌握,比如說,5G網路的到來,不論中美貿易怎麼打,5G就是會出現在您我的身邊,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同樣的道理,同樣的ABF缺貨這件事情,現在所有法人爭先恐後地告訴您,要大缺貨了,快買!上調一倍的目標價,不買好像對不起自己,但靜下心去想想,這件事情您們現在才知道嗎?早在一年多前,當時南電35元的時候,律大就分享給大家了,我也寫了產業報您知、產業領航等等文章資料,就是在提早告訴您們,大缺貨大缺貨!!所以產業趨勢絕對可以達到超前部屬,問題在於您們有沒有超人的眼光以及超人的耐心去提早佈局,大多數人都是早知道,只是偏偏辦不到!
避免陷入韭菜迴圈
一般散戶,投資亂了套,大錢買股票,不知道在買什麼,覺得好賺、賺好快,就是拿更多的小錢繼續加碼,結果成本呈現頭重腳輕,行情突然反轉,身上所有錢全部套在股市,萬一又因為貪心,濫用信用交易,不只撐不到反彈的時間,往往反彈時機到來,就是斷頭出場的那天,然後陷入無止盡的韭菜迴圈。
這邊我們不談如何投資我們談的是風險,前面我們提到,既然進入市場就是必須活得久才有足夠時間去累積經驗來營造突破,自然評估風險就是一條不得不的保命法則,所以當你擁有一筆大錢的時候,請務必就是用這一筆大錢進行、學習經驗,不管賺或是賠,千萬不可以把小錢跟大錢混在一起,因為這會讓您們連拿小錢吃飯都會成為問題,千萬不要把大錢跟小錢投放在同一個投資週期的商品,這只會讓投資風險大增而以。
小錢的投資我們在意的是累積以及穩定,短線、波段我們要的是快速的資金周轉率賺取比較大額的報酬,這需要投資大錢的經驗累積,沒辦法速成。我們用對的方法去做安全性高的事情,小筆錢積累來留錢養家活口,大筆錢拚未來爆發力,兩筆錢都用來投資同一周期的商品拚爆發力、大爆發! 萬一給你 8根跌停,你們有思考過要怎麼辦嗎?合一跟3月疫情股災表演過給大家看了,陣亡一次就糟糕了,我們不希望您們任何人經歷這種事情,與其破產,不如從來不曾參與行情就好。
存股也可以是一種策略
陪伴大家成長之餘,看到了許多人的成長,也發現了許多投資人投資短線上的盲點,有些人受限於投資資金大小以及資金配置的原則,容易不自覺陷入一種不自覺的迷思,比如說100萬的資金分五檔投資,一檔約20萬,即使當時看到一檔價值300元以上的股票,也容易放棄這一次的機會,畢竟一次性的投資股票,就佔據了大部分投資資金的比重了。但以現在處在一萬點之上的行情來說,放棄投資部分高價股等同於放棄了投資成長績優的公司,而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其他比較便宜、比較沒這麼差的股票,這也會打擊到整體投組的健康程度。
還記得之前分享在金律良言分享文中所提到的,中美貿易戰最大的傷害是重創了廠商投資的信心,導致資本支出快速的縮手加上需求的疲弱是從2018年底至2019年底的最大利空,這使得工具機成為最直接的受到衝擊,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這樣子貿易戰攻防對兩國彼此都是七傷拳,不可能無條件、不計代價的持續打下去,黑暗最終會過去。同時,兩國交戰很大的原因是在於5G龐大商機的科技話語權,如果大家都有熟讀【產業領航科技篇】、【產業領航傳產篇】應該都知道其商機之龐大,自然我們更可以知道這樣的黑暗終將過去,而黎明也勢必會到來,只是我們都不是川普投顧的鑽石會員,時間成為了我們無法掌握的重要變因!!
話雖如此說,但事實上,假若我們藉由產業知識的力量再搭配使用定期定額的存股方式來作為策略輔助,我們來看看實際測試的結果如何呢?下面直接舉例亞德客-KY(1590)以及上銀(2409)這兩檔我們過往就時時在金律良言分享的標的來做績效回測。
圖一、定期定額存股亞德客-KY(1590),每月六號買入,報酬率達34.24%。由於平滑化的結果,不同時間買入對應的報酬差異不大。


圖二、定期定額存股上銀(2409) ,每月六號買入,報酬率達16.92%。由於平滑化的結果,不同時間買入對應的報酬差異不大。


由於績效試算系統的定時投入金額上限只能設定10000元(如果投入資金多10倍,損益也將乘上10倍),所以損益數字看起來不夠驚人,但我們可以直接從回測報酬率直接看到報酬率能夠達到16~34%的績效,況且我們要知道這要的報酬率是定期定額投入的結果,而定期定額本身就是一種平均成本的概念,所以這樣的報酬率是被平滑化的結果,當中最低點以及最高點的報酬率是可以更驚人的(若果投資像律大行雲流水般的掌握好買點,自然績效絕對可以比存股還要好,只是在還沒練到這麼進階的過程中,利用一些策略輔助對於改善績效是有幫助的)。
例證

我們最早在2019/1/21的2019年產業展望提出看好Mini LED的潛在商機,並且解說了過往產業生態的慘況,也在去年整整一系列的VIP分享其相關知識以及未來潛在的產業價值。就已晶電(2448)為例子,一個月買入1萬元,持續買入12個月,平均報酬率達26.1%。(由於永豐網頁無法計算2448,改為使用元富APP計算)
圖三、定期定額存股晶電(2448) ,每月15號買入,報酬率達26.1%。




錯過好買點?難道就放棄辛苦追蹤的股票嗎?
藉由產業知識的投入選擇後,再搭配定期定額投入,我們可以看到成效相當不俗,而且當一筆資金藉由分批投入後,也可以克服為了等待心中的【好買點】而錯過了明明知道的長線趨勢的股票但卻苦於找不到進場點的人們一種策略上的選擇,這種案例相信是投資大眾心中的痛,例子多到數不完,而定期定額投入之後也可以有效解決紀律不彰的問題,至少在投資人的內心還無法強大到駕馭每一個好買點都能掌握的時間哩,定期定額無疑至少是一個可以確保可攻可守的策略,即使買點不對,但只要掌握的大方向正確,最終較容易盈利的一種策略。
聰明如你們,是否也發現了亞德客-KY(1590)以及上銀(2409)這兩檔股票,恰好符合產業存股專注的重點在於(1)即將走出谷底景氣的公司、(2)具備產業成長趨勢的公司。至於何時出場就容我以後再來分享,假如只看工具機,這邊給用功的鐵粉可以去留意【產業領航傳產篇】工具機商機那篇關於擴張的論述。
透過以上的說明,應該可以知道不論是薪水結餘款或是一筆配置資金,都可以用這種定期定額的策略方法來投入股票來享受趨勢所帶來的利潤。存股票不是只是大戶能做的事情,小資族也能透過這種方式來養成儲蓄習慣,掌握住產業趨勢的本質而穩定的讓資產放大。
PS:以上所有計算皆為軟體實測的結果,且不含配股配息的計算。
停利準則:
我們存股是採用定期定額平均的概念來建立持倉成本,也因此存股標的最好的做法就是能夠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打底,來讓我們將資金分散在不同時間並且投入進去,只是這次存股二號提早發動了罷了,但由於存股二號的潛力是落在明年,因此我並沒有急著獲利了結,在未來,假設我們的存股標的,都累積半年或是一年的金額投入之後,一方面,存股標的的趨勢開始發動,基本上我們就要把存股的利潤抓下來了,比如存了一年的存股二號,報酬率達到50%以上我就可能會開始執行停利,確保一定程度得獲利,二方面定期定額存股在持續超過一到兩年之後,攤低成本的效果會減弱,因此獲利有出現就更應該把握住屬於我們看對的獲利,除非屆時股價仍就跟我們成本差不多,才有可能續留。
台股定期定額存股平台推薦
目前我自己整理的台股知名券商中的定期定額存股平台如下表,我個人是使用凱基、元富以及永豐三家為主,未來會根據平台政策來做調整,之所以選擇這三家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囊括的台股股票標的最多。因為我平常盤中要兼顧短單以及波段單,長線單對於我而言實在是不想要花太多心思決定買價,我存股的信念就是產業趨勢的正確性而已。所以我只需要把行事曆設定好,準時把錢存入帳戶即可,存股平台自己會幫我圈購股票。

台股定期定額存股平台
買零股與透過券商的定期定額平台買股最大的差別在於,台北股市中上千檔股票,只要零股流動性較佳的股票,都可以透過零股買賣,但也正因為流動性不一,無法保證一定可以買得到。
但因為政府政策的關係,透過券商的定期定額平台買股部分,類似透過券商協助客戶「團購」,假設最極端的狀況是客戶只買 1 股,但因為券商必須「使命必達」,於是券商就要買下一張,在分配給客戶1股後,自己得要吃下剩下的999股,萬一股價下跌「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也因此券商比客戶還怕風險,不可能推薦「風險大的標的給客戶買」,所以券商推出的定期定額買股標的多是穩健的 ETF 和大型權值股,這也可以從上面表格中了解大多券商的精選標的的數量選擇性不高。唯一目前靈活度最高的是元富證券,什麼股票幾乎都能買,缺點則是不一定當天能100%買到零股,因此系統也會聰明的連續幫我們購買五天,直到滿到足夠為止。

台股盤中/盤後/零股交易時間表

重要觀念-存股獲利再平衡,輔助強化買股延續性:
以一位粉絲的部位做例子,45元的欣興三張,賣出在85元,獲利88%,投入13.5萬元,獲利12萬元,取回25.5萬元資金,必須要把獲利回收的錢打散再切割投入,避免一次性的去投入市場,畢竟會讓我們獲利了結的時候的市場,恰恰正是恐慌充斥,比較沒有邏輯的市場,此時風險較高。因此,將回收的資金25.5萬元,切割成12~18各月,重新再次投入到我們選定的存股池塘之中,也就是每個月能夠新增1.4~2.1萬的存股部位,再投入新一波的存股循環之中。
粉絲問題:
為何獲利了結之後,需要再平衡?
以存股四號的欣興例子來舉例說明,大家都知道我當初在8/20獲利了結一批(FB也有提醒),只要我有確實執行再平衡的動作,即使9月跟10月真的遇到大修正行情來說,假設來個一千點招待好了,我的再平衡機制會把當初獲利了結的市值分成12等份,再重新投入!也就是說,即使大盤崩盤影響到存股四號重挫,頂多影響9月跟10月我重新投入的資金,而外面我還有再平衡的資金10等份在外面,可以逢低救援,不管行情殺的多兇猛,我下一批投入時間就是11月,我11月依然可以用一樣的投入金額買到更低廉的成本的存股四號,想想看如果給我們再買到50~60元以下的四號,是多麼划算?! 所以只要存股的延續性夠穩定且持久,是不太需要擔心崩盤這個事情。
善心粉絲存股設定存六個月,股投卻講設定十二個月,萬一都買滿結果股價沒有反應呢?
(1) 首先,我認為既然都叫做存股,就是要擺脫那些電視上老師常講的,買了沒動、買了下跌這種奇怪的想法。產業趨勢存股我比較喜歡稱之為布局,既然名為布局,就不能沒有耐心,就不能只想要馬上看到獲利,有跌反而可以布局更多,如果還有這種短期要看到績效的這種奇怪的想法,就代表這個社會還沒有教會您現實,而您也還會繼續陷入輸家的格局之中。
(2) 我說12個月是假設,善心粉絲用六個月就是一種適合他自己的修正做法,因為她統計過,覺得股投的存股標的往往三個月內就容易有反應,不提早佈局不行,但萬一六個月買完,股價沒有反應呢?繼續扣款定期定額阿,而且善心粉絲本身還有一個策略,就是有格外規劃一筆資金停泊在外部,一旦被套還可以進行解套,而這筆資金如果跟前期規劃的六個月接近,其實就等於是我說的12個月,所以我才一直強調存股要記錄表格,要思考自己有多少錢,以及未來還會有多少錢能夠布局,在市場混久的就知道策略的好。一定要清楚規劃手上的資金甚至記帳,對於改善績效有很大的幫助,只是不斷地尋找名牌,也只是做好進場的動作,無助於優雅的出場,以我的存股來說 ,我覺得30%以上的報酬率出來,我就會心態偏向停利部分,優雅出場,為什麼是30%,因為這是統計值,也是知名優秀的基金經理人年化平均績效,所以我覺得達標之後就是要保守,因為你不保守,大人的資金也會為了達成績效讓你不得不保守!! 這個市場不是我們一個人在玩而已,當大家績效都是100%的時候,你要想的是別人會開始結帳,不是只是無腦說要投資,錢卻亂搞。
(3)存幾個月對我而言是個假議題,對我而言只要有潛力就是布局,拉長時間只要能大賺就好,管你多久。就如同我聯電2018年底我就知道他未來肯定會翻倍以上,怎麼跌,我就是買,盤整越久,我就是存越多,想想要是有時光機,現在您再回到10~15元,會不會希望盤整越多年越好,您就可以存更多的錢一次賺取翻倍甚至四倍的利潤,去連結看看懶股投理財文章-https://taplink.cc/fishbones168
一堆新聞媒體都狂推當沖達人如何賺大錢,每天當沖可以賺1~2%,結果你看大型基金平均績效只有32%,所以每天當沖20天,一個月20~40%,然後一年240%~480%,這績效不覺得有點虎扯嗎?能辦到肯定有,但是少數人,所以我們是凡人,請選擇凡人的做法。

存股注意事項:
由於比較多新人的加入的關係,最近太常被問專欄初期的基本問題,所以新人務必看一下新進粉絲注意事項以及重複再三的觀念,包含停利以及扣款系統都是一再說明,所以務必熟讀一下再發問問題,要不然我沒有太多精力回覆基本問題,當然如果您們是被介紹進來的,也稍微跟好朋友了解一下我的習性以及基本原則。
(1) 本專欄所有存股記錄方式,我大多數都採取刻意用最笨、最無腦的方式來記錄給大家看,幾乎採用固定時間的存股方式進行,崩跌也不一定會刻意加碼的方式進行,因此嚴格來說,稍微有程度的粉絲,投資績效具備超越我的存股報酬率。比如此次存股十五號,傻瓜存股報酬率100%的時候,卻已經有粉絲達到133%。
(2) 存股計畫一年份資金平均十二個月之後,假如單檔股票已經達到一年份預計買入的部位,可以暫停扣款以及密切留意產業趨勢的跡象是否產生變數,簡單來說每一檔股票都有其規劃的投入上限,有人本身資金充裕,一開始就可以輕而一舉規劃出一檔股票的上限額度可能是50萬,有些人還是屬於小資族,收入主要來自於上班收入,那麼就可以先規劃一年份能夠存下多少錢,初步給自己定義出自己存股標得的上限為多少,每一檔都10萬,或是5萬都無所謂,讓手上資金參與複利的遊戲,才是投資者必須要做的事情,不要被股票單價影響自己的投資意願,盤中零股以及盤後零股是很好的投資工具,這是對於散戶非常友善的工具,一定要好好善加利用。
(3) 只要任何一檔存股有執行出場動作,扣款動作亦同告暫停,如果有特殊狀況才會另做提醒,比如台半報酬率已經70~100%了,後面的扣款等於追高買股的意思,除非產業面非常肯定沒有結束,要不然一律先停扣,其意義不難,等同於做避免波段追高的意義。
(4) 每個人加入時間不一,因此存股標的要以還未超過15%的標的進行選擇比較好,或是等待我下一次地介紹。
(5)我的紀錄表格都是無腦存,系統設定好就定期定額存錢,不論陰天晴天,多頭還是崩盤,我只在意存入多少錢,最終再根據報酬率進行策略性調節。
(6) 針對新進朋友的關係,我也把近期幾次啟動的計畫書分享給您們了解當初我選擇的理由是基於什麼樣的時空背景或是看到什麼機會。
(7) 避開單價迷失:拋開股價貴的迷失,我更在意一檔股票的產業趨勢出現的時候,我們建立了多少部位,即使一張100萬元,我只能買100股價值10萬元,我也會參與,就如同我們希望賺取定存1%的利息,我們只考慮自己要存多少部位進去戶頭,絕對不能因為單價太高而影響部位的建立,如果無法克服,善用善心粉絲的表格,那就是清楚規劃部位來進行部位的建立以及建立追蹤的制度
【提醒】VIP文章的文字、照片、影片僅限moneybar 「VIP訂閱會員」閱覽,嚴格禁止訂閱會員在其個人臉書社群、Line群以截圖轉貼或紙本分享,違者已侵害著作權所保障之「重製權」一事,moneybar將偕同律師共同提告侵權求償!文中分享資訊會保留一個月供讀者粉絲複習,不作為任何買賣邀約,且過去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金融市場詭譎多變,本文分享為個人投資經驗僅供教學參考,投資審慎評估自身能承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