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基金bar
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全球,股市、債市、商品⋯⋯幾乎無一倖免,統統下跌!各國政府、全球央行聯手救市,美國聯準會更祭出史無前例的無上限QE(量化寬鬆),希望幫投資市場止血。
在這樣風聲鶴唳的市場氛圍下,基金績效也難免受到衝擊,來幫基金的績效進行體檢,看看哪些基金最抗震?哪些還能維持賺錢的成績呢?
根據晨星統計至3/20止,國內核備的將近1800檔基金中,只有75檔還維持正報酬,其中絕大多數是貨幣市場基金,少部分為債券基金、保本基金、替代投資,股票基金則是鳳毛麟角,只有元大大中華TMT基金及匯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台幣)兩檔(見下表)。
再看各類基金中,哪些基金最耐震抗跌呢?債券型基金以全球債券型、美元債券基金最抗跌,跌幅普遍不超過2成,許多更只下跌個位數,表現遠優於新興市場債及高收益債基金;平衡型基金也比股票型基金抗跌,尤其是大中華股債混合型基金還能維持個位數跌幅,實屬不易。
股票型基金則是各類別表現不一:
- 巴西、能源基金跌幅超過50%,受傷最重
- 印尼、拉丁美洲基金跌幅40%起跳
- 俄羅斯、泰國、德國、義大利、新興東歐、天然資源等基金,平均跌幅30至40%
- 基礎建設、替代能源、貴金屬等產業型基金,跌幅介於20至30%
- 生物科技、健康護理基金,平均跌幅不到2成
- 科技基金檔數多、表現落差大,普遍跌幅介於10幾到20幾%,少數只下跌個位數
- 中國基金很抗跌,多數只下跌10~20%,不少基金只下跌個位數
- 日本、台灣、全球股票、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平均跌幅20%起跳
部分單一國家及產業型基金可以說是本波災情的重災區,這些基金本來就屬於高風險基金,行情好時容易讓人輕忽風險,沒有危機意識,想不到碰到股災跌勢卻幾近腰斬,跌幅40、50%,等於投資人的本金幾乎有一半化為烏有,損失慘重。
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有基金投資人碰到同樣的情況,花費數年才解套,甚至等不到解套,只能忍痛慘賠出場。
疫情何時緩解、投資市場會波動到何時,現在該趁機檢視基金部位,如果高風險部位太高,趁反彈減彈,保留較多資金,以定期定額拉長投資期限、均攤成本,取代單筆投資,來渡過這段震盪期,未來才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