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柏鋒

如果你已經找到一個對的理財目標,接下來該怎麼存錢最有效率呢?有三個不錯的方法:

首先,你必須先釐清:你的存錢目標到底有多久?以及,你是否能承擔風險

方法1 無法承擔風險,使用「零存整付」

如果你幾乎不能承擔任何風險,選擇的工具就非常有限,最理想的就是「零存整付」的定存計畫 —— 到銀行或郵局去做設定,時間到了自動扣款。扣款日建議選在發薪水日,薪水一進戶頭馬上自動轉存,強迫儲蓄。這麼才不會等到想存錢的時候,錢早就被自己花光。

或許有人會問:「現在利率那麼低,沒有更好的方法嗎?」沒錯,定存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利率低只是藉口而已。就算過去定存利率曾經高達8%,當時還不是一堆金融商品標榜自己可以提供比定存更好的報酬?而這些號稱可以取代定存的金融商品,又各有各的風險

例如儲蓄險,提早解約會損失很大一筆錢,必須要把錢交給保險公司很長一段期間才會有正報酬,所以買儲蓄險一定要好好看清楚「解約金表」,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把錢領出來會損失多少。我想,看完之後你或許完全不想用這種高風險的工具了。

不只解約會有虧損風險,有些儲蓄險的報酬是固定的,因此,就算你買的當下報酬比定存高,但是如果央行升息(定存利率會跟著調),這種儲蓄險的利率不見得會調整,結果本來想獲得比定存還高的報酬,升息後反而比定存還差。

又例如,外幣定存利率似乎比台幣高許多,但得自行承擔匯率風險。很多情況是,這些外幣之所以有高利率,是因為該國的經濟不穩定、通膨高,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方法2 可以承擔風險,使用「定期定值」

如果你能承擔風險,能使用的工具就會比較多,不過仍然要留意,如果你存錢的目標不是很長期,例如只想在3年內存到100萬元,建議還是用定存就好。如果你的存錢目標超過5年,而且能夠承擔波動的風險,也就是在存錢的過程中有可能產生虧損,就可以「定期定值」的策略進行ETF投資(像是台灣50)

什麼是ETF?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追蹤指數的基金。指數漲多少,基金就會有多少的報酬;指數跌多少,基金也有多少的損失。

至於定期定值又是什麼?這種投資方法是「定期讓自己的資產成長一定的規模」,例如每個月讓自己的資產成長1萬元。這種投資策略特別適合有明確存錢目標的人。假設有個人想在10年內存到120萬元,那麼他的投資規劃如果採取的是定期定值策略,就是「每個月讓自己的資產成長1萬元」。

第一個月什麼都沒有,所以要投入1萬元才能讓資產成長1萬元。第二個月,假設投資的基金下跌10%,原本已投入的一萬元只剩9,000元的價值,若要讓資產成長1萬元,就必須投入1萬1,000元,才能累積到兩萬元的資產規模。第三個月,假設投資的基金或股票上漲10%,原本的2萬元已經成長到2萬2,000元,這時候只需要投入8,000元,就可以讓資產成長1萬元。

這種方式比較麻煩,卻可以幫你在基金或股票下跌時多投入一點資金,上漲時則少投入一點資金,甚至還可以領錢出來。長期下來,有機會獲得比定存高上不少的報酬,當然也須承擔不少風險,而且比起零存整付來說也麻煩許多。

如果真的覺得太麻煩,改用「定期定額」投資ETF,也就是「每個月固定投入1萬元」。目前不少銀行或券商有提供定期定額自動扣款功能,的確是比較方便的選擇,缺點是「最後能累積到多少的資產很難預測」。

再次強調,不管定期定額或定期定值,都要承擔市場的漲跌波動。換句話說,就是以比較高的風險換取比較高的報酬。投資有賺有賠,這是執行策略前必須事先知道的觀念。真的無法承擔任何一絲一毫損失的話,乾脆回歸用零存整付吧!

方法3 一起和朋友挑戰存錢計畫

最後,如果不相信自己存錢的決心,不如找一群朋友跟你一起存錢。有人陪的話,你會更有機會達成目標喔!

國外流行一個有趣的存錢法叫「52 Week  Money  Challenge」(52週存錢挑戰),作法很簡單,每年的第1週存1美元,第2週存2美元,第3週存3美元,等到年底就是第52週,得存52美元。算一算,整年下來可存下1,378美元。

你可以跟同事或朋友相約這種階梯式儲蓄計畫:準備一個夠大的存錢桶,每個人每週一要存錢進去,如果第1週存10元,第2週就存20元,第3週存30元,到年底的第52週就要存520元,整年下來就輕鬆存到1萬3,780元。當然,時間愈久難度愈高,但要拿出520元應該還不難。

這種存錢法後來出現許多變形的玩法,例如有人以亂數的方式決定每週該存多少。無論如何,你的目標就是要把錢好好地存下來。

本文摘自《養錢練習:10大理財好習慣讓你有錢花》

看更多鋒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