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彙整編撰/魚股投(金律團隊)
✔國際股匯債市 ✔未來產業趨勢

每一篇產業報你知除了主題的訂定、內容的撰寫之外,其實最燒腦的就是要尋找淺顯易懂的影片提供給大家看,幫助大家脫離文謅謅的專業術語,能夠直觀地跟現實生活聯繫再一起,不在讓投資只是盲目地買跟賣而已,所以強烈建議影片盡量要看完!!如果您覺得影片太長,那麼你就沒猜錯了,我肯定找這些影片的時間是你看的10倍以上,所以您們可得好好用心看。

以下影片是我看完整個YOUTUBE後,覺得講解最簡單、清晰以及中肯的影片,能夠讓您們秒懂得影片,也請您們都能仔細看一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13iEOwZ_Q&t=2s  一日秘密客!星巴克一天營收多少錢?

▶除了本業以外的出路?創業、加盟、投資

這幾天剛好跟粉絲提到這一塊的議題,以及現實中的朋友也在尋找一些題目,分別提到創業、加盟的這個議題,也陪著朋友們研究了一下加盟的一些機制。這邊也順便分享一下整理的資料給大家看看。

咖啡商機

台灣一年的咖啡商機,高達700億,20相當於每年喝掉28.5億杯咖啡,換算下來,台灣平均每人一年喝掉122杯咖啡,這股黑金商機,相當誘人!不但有便利商店與速食店咖啡的種類,越來越多樣化,連鎖咖啡店與新興咖啡店品牌,更紛紛探頭力爭卡位。而根據一些產業研究資料顯示,台灣的連鎖咖啡店,目前仍是星巴克穩坐龍頭,在「消費者印象佳的」以及「消費者最近三個月去過的」比例,都大幅領先其他本土品牌;而台灣品牌85度C則是位居第二;伯朗與丹堤是咖啡店老牌,近年興起品牌如金礦、cama與路易莎,印象分數與消費率,也有急起直追之勢,表現不遜於星巴克與85度C兩大品牌。

其中,以在大陸急速展店,並成功揮軍國際的「85度C」為例,以銷售咖啡起家,並搭配各種果汁與調味飲品與茶品,與其他連鎖咖啡品牌最大的不同,是85度C的店面,還有提供自製的麵包與蛋糕,口味多元而豐富,加上企業企圖心十足,在中國插旗投資,深受歡迎,成為本土企業西進的成功案例。

開一家 85 度c 預計要準備 300~400萬的資金,包含幫忙協助勘查地點、評估店面、人流、裝潢、教育訓練到完成開店一條龍的服務,就是希望加盟者能夠非常容易入門,而且以創業的概念鼓勵員工積極展店,約在2014 年左右,85度C 為了鼓勵內部員工創業,提供各種補貼或是加盟金優惠,積極展店,目前全台85度C 已經超過400家了。

至於在十年內,做到營業額超越 Starbucks 的「Cama」,標榜咖啡豆品質不俗卻經濟實惠,像是喝一杯香醇美式的價格,約只需45元新台幣;此外,Cama 的店面雖小,但主力鎖定外賣,因而多數開在辦公大樓附近;賣咖啡豆也是他們的重要收入來源。不過,一般人要加盟 Cama 的連鎖品牌,可不容易,他們的特約加盟商,都需經過面試,要讓總公司選中才可以加盟,因此,比較適合過去有開過咖啡店,或是一向對咖啡有濃厚興趣的加盟者,而 Cama 一家加盟店,包含權利金和裝潢費,以及平均三個月的教育訓練、考試等,通通加總進來,至少必須支付三百萬左右

而近年快速加盟展店的「路易莎」,則從過去的巷弄小店,改為主打外帶的平價咖啡,門市開始增設座位數,積極搶市!路易莎的咖啡價格,跟Cama差不多,但,路易莎殺出血路的方法,是可以讓客人坐一整天,甚至在擴大內用區後,店內也開始販售輕食,原本的小桌改成長桌,在一定間距之中,更規劃安放插座,某些鄰近學校的路易莎門市,幾乎變成學生的K書中心,當上門的人強烈感受到便宜方便,上門的人潮開始來了,光是2012年到2015年,店數由20間成長到了100間,整整翻了五倍之多。

八方雲集併購丹堤

10月9日,在全球逾1000家店的鍋貼大王八方雲集,宣布取得丹堤咖啡69%股權,10日收購價格揭曉,約6,570.4萬元;若以目前台灣丹堤67家來計算,一家店以不到百萬元取得。。餐飲業內皆知,丹堤咖啡已在市場兜售長達4年,這個創立27年、歷史最悠久的本土咖啡品牌,最高峰時期,曾在全台達130家店,更跨足中東市場。但,後來遇上主打美學體驗的第三波咖啡浪潮來襲,再加上路易莎、Cama等新的競爭對手崛起,轉型不夠快的它,加盟主信心頓失,店數不斷縮減。

先來看看開一家丹堤,要付出多少成本。從丹堤官網上顯示的台灣加盟簡章提到,一般店面30坪左右,單一樓面,就要約345萬元;這內含了加盟金、保證金、人力支援費、裝潢、硬體設施、機器設備等,以上還不含房屋租金、押金、5%營業稅,全數加上,一個加盟主開一家店,就要準備近400萬元,基本上跟上面的三間咖發加盟金額差異不大。

八方雲集本次以每家店僅近100萬元,取得67家店,等於是加盟成本約四分之一價格,可說是筆十分划算的交易。丹堤咖啡在台已創立27年,具有連鎖咖啡知名度,八方雲集收購後,不需再花時間重新建立品牌,在積極推擴多元化品牌策略下,這次的投資計畫可為集團品牌布局再加分。

現實中,我過去職場上曾經的主管也在步入40歲之後,也面臨到在科技業不上不下的窘境,即便學識淵博也是會擔心中年失業的危機籠罩上身,因此最後他選擇跟幾位前同事加盟創業,而他選擇的品牌是上述的三者的其中一間,而加盟本質就是那區的店老闆,必須一個人顧頭顧尾,培養一批信賴的員工一起打拼,據他所說也是非常的辛苦,從早忙到晚,假日更是重要的日子更不能休息,慶幸的是,創業直到現在都是成功的,一個月的淨利也是在10~20萬之間,整體而言,即使辛苦,但至少更多的是掌握自己人生的發言權力,而不是大企業底下的人力數字(媒體上,老闆都說是需要人才,現實上,拿薪水的人自己知道這薪水只能請X才),相信在職場待過一段時間的人都會知道這個意思!(對了!好多人以為創業的月薪非常高,我想應該是有所誤會,以台積電來說,月薪可能只有五萬元,但年薪+分紅可能達到30~36個月,而創業就是只有12個月,因此在評估值得與否必須立足於相同的比較基準上)

財富自由=掌握本業+創造投資

從上面幾個案例,我們可以知道加盟金基本至少要300萬元起跳,即使有總公司協助大方向的評估以及完整教育訓練以外,加盟主還必須要準備創業的週轉金、以及店面租金等等的水電管銷等費用,嚴格來說,至少需要五百萬以上的進入門檻才會比較安全,這還不包括會否運氣不好遇到百年難得一見的疫情災害的風險損失,大方向來說,如果經營順利,一間店能提供加盟主淨利約120~160萬左右。如果您們問我,難道不可能運氣很好,淨利超過250萬嗎!?如果能夠超過,相信我!總公司會幫您在安排一個加盟主插旗在您的店附近的,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去查查台灣的國民超市7-11,網路有很多辛酸血淚史,很多店主請不到晚班正職,必須親自下去上班等等的狀況,一個月不超過6~8萬元的狀況,您們都能找到例子。

看完上面,您們就會知道,創業、加盟絕對沒有想像中的簡單,需要的資本以及潛藏的風險都必須顧慮很多,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貿然創業,一旦失敗揹債,可能影響的就是往後十年的生活品質了,這也是為何我們比較鼓勵穩健的學習投資,一方面門檻低,只要您們不貪心,容錯值比單純創業高很多,然後不要急,從中學習投資穩健之道。假設,您們某些人本身就處在工作收入不差的環境,比如說年薪一百萬~三百萬這個區間,如果沒有原生家庭的難題的話,原則上離財富自由這個議題的本身,就是一步之遙而言了!!有時候,您們缺的只是機運以及方法而已!

我的一位朋友從出社會以來,就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偏好者,努力的存台積電以及中華電信,後來又去複委託美股的ETF (VIT、VB),本身就是努力的在職場上闖蕩,也是輕鬆累積了八位數的資產,要說他在投資市場功力多麼精湛嗎?!我想還不一定贏您們,但是他對於他認同的價值,他會思考最糟、最壞的狀況後,才大膽放手去投資、去存股,寧願報酬率低一點,也盡可能降低投資風險,所以很多時候,試著把時間拉長來看,好好的規劃您們所賺到的每一分錢,相信財富自由就在不遠處,我們也會誠心的恭喜您們。

▶投資為的是讓生活過得更好

大多數的上班族之所以會進入投資市場,往往是因為有了大錢才興起投資的意念,然後就貿然的從雜誌、電視或是朋友圈中得到公司代號後就進入投資市場拚搏,很多規則、注意事項往往都是在殺戮戰場中才去臨陣磨槍,賺錢的時候,嫌賺不夠多,每個月又拿小錢不斷加碼,然後行情遇到大震盪回檔,往往一次吐光前面的獲利,還把身上所有的錢都套牢在股市,然後再繼續拿小錢來填補缺口,一年復一年,陷入最不好的虧損輪迴,最後往往感受不到時間跟複利是您最好的朋友,只覺得投資市場血腥、可怕,與其參與這個市場,不如一開始就不要進入這個市場,好好上班、好好存錢過著平庸的生活就好。

我們一直堅信「投資為的是讓生活過得更好」,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忙碌的上班族以及通勤族,您們賺的每一分錢都來自於辛苦的付出,不應該陷入這種無止盡可怕的迴圈,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斷藉由 VIP訂閱專區來提供正確的投資心態以及產業觀點來幫助無助的大家,能夠用更多元的不同面相來看清楚這個市場的運作模式,我們希望能夠讓大家感受到產業的脈動,透過了解產業面的趨勢以及前瞻,我們相信更能找到具有波段延續性漲勢的股票,藉由從頭到尾徹底的剖析整個產業、分析產業趨勢下潛在的受惠公司。也慶幸的是,這段時間都有很多粉絲反應自己的成長以及有更多的財務能力能夠規劃家人們的生活,我想這才是我們進入投資市場的原因也是我們成立專欄的宗旨。

▶本文

▶綠色加入了一種經濟的色彩

近年來極端高溫、瞬間強降雨讓氣候變遷升級為「氣候危機」,因此,全球積極削減造成氣候變遷的高碳排放,首先從捨棄燃煤發電、轉用再生能源開始。美國Apple(蘋果)日前發表《2020年環境進度報告》,承諾於2030年前對整體公司業務、製造供應鏈和產品生命週期實現「碳中和」,亦即增加的溫室氣體與減少的相等。而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身為相關供應鏈的一環,自然無法置身事外,2020年7月,台積電與沃旭能源簽下為期20年的風電採購合約,其購電規模屬全球企業之最,並宣布參與RE100,於2050年前實現電力使用零碳排的目標。

▶加入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通往世界的護照

RE100是2014年由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共同成立的國際倡議行動,初期目標是2020年以前募集100家大型企業承諾使用100%再生能源,這個目標提前在2017年達成。根據彭博新能源金融(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BNEF)2018年初的分析,RE100的128名會員將帶動940億美元的再生能源投資。

RE100瞄準「有影響力」的大企業,會員不乏全球財富500強(Global Fortune 500)公司。因為大公司與用電大戶的動態是市場的重要指標,他們的購買力強、議價能力強、影響力強,能在市場帶來「真正的改變」,全球IT龍頭Google、Facebook、蘋果、微軟都是RE100會員。我們熟知的家具連鎖IKEA、BMW汽車集團、花旗銀行、時尚品牌H&M與Burberry、Nike、以及日本的SONY、印度汽車集團TATA都已加入RE100,就連英國皇家財產局(Crown Estate)也是他們的會員,更多的是正在排隊等待加入的公司。

而RE100的強大不僅在會員,它們的理念已經開始擴及產業鏈。不少位於開發中國家、或是買不到再生能源的地區,都因為企業發出的強烈需求,帶動政府改善再生能源購買機制,台灣即是一例,而歐盟更是將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調高為32%

RE100鼓勵企業使用綠電,供應鏈的部分則屬自願性質。蘋果就要求旗下供應鏈的23家廠商承諾為蘋果產品使用100%的再生能源。這代表RE100的影響力不僅擴及產業鏈,更擴及產業鏈所處的國家,代工大國台灣也感到不少壓力。

同時,RE100的政策是鼓勵購買「在地」的綠電。這也就是為什麼Google在2017年達到100%綠電後,仍積極計畫在台購買再生能源的原因。在2016年初,台灣還沒有再生能源憑證(REC)、《電業法》尚未修正的時候,Google就已經請來美國資源解決方案中心,為台灣的再生能源憑證鋪路,這就是後來的T-REC。而T-REC後來也名列RE100認可的再生能源追溯系統,換言之,RE100的會員都可購買台灣T-REC來證明它們購買的綠電是真綠電。

RE100=企業發起的再生能源循環效應

「企圖心的循環效應」-由企業先發出「我們承諾購買再生能源」的信號,繼而政府布局再生能源市場機制。而政府展示的企圖心又再帶動企業信心,投入更多行動。台灣現在已具備很好的追溯系統,政府也很積極,相信台灣將成為亞洲區的典範。再生能源價格節節下降,而化石能源波動高,投入再生能源可以穩定成本、並分散能源風險,讓生產鏈更具韌性。

一家代工廠通常同時供貨給多家品牌商,不同於過往產業鏈的概念、現在是產業網的時代。不同買家對再生能源有不同的規定,一旦加入RE100,就等於符合所有買家的要求,RE100是「通往世界的護照」。

RE100組織與蘋果「供應鏈清潔能源計畫」等國際聯手倡議,真實反映在氣候危機的威脅下,使用再生能源電力早已是永續指標中最重要的一環,不論是維持品牌競爭力或是因應法規需求,企業轉用綠能已是必經之路

▶綠色科技島-綠色艦隊成型

綠電只是「綠色供應鏈」概念中的一塊,由於產業供應鍊環環相扣,這股「綠色旋風」也吹進了台積電大聯盟內。如果說20年前「環保、節能」算是要放在心上的概念,現在「節能、減廢」已經是被刻在研發agenda上的具體目標,指標性大廠更是雄心勃勃的發展「全循環經濟」。同時,有越來越多中小型供應商,對節能減廢的看法有所轉化,開始認知到短期看似是增加研發成本,但若將時間軸展開,其所發揮的經濟效益成果出乎意料,除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強化自身議價能力,甚至能成為避開與同業競爭,直接跳升一個檔次的必殺武器。

綠電從躉購走向自由販售,開啟交易大門(數位時代)

提升能源的自主性與多元化,台灣正邁向能源轉型的道路發展,為了在2025年實踐台灣能源轉型的目標-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達20%的目標,全台近年對綠能產業的積極投入可說是達到高峰,而龐大的商機也吸引了不少科技業者跨領域投入綠能市場中。

台灣過去十年再生能源電廠所發的電力,來自太陽光電、風力、水力等,統一由台電透過躉購制度穩定收購。躉(ㄉㄨㄣˇ)購是一種推廣再生能源發電的保證收購制度,由政府或台電以特定費率於特定年限收購綠電,一方面扶植綠能產業,一方面也促使民間因可預期回收心理,有意願大量投資興建再生能源電廠,像是太陽能發電量近10年來年平均成長就達89.6%。但躉購費率年年調降,政府保證收購的制度將逐漸退場。從供給端來說,法規的修正讓企業投資綠電有了吸引力。201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開放民間電廠可經由 綠電直供(民間電廠直接供電給用戶)、 綠電轉供(民間電廠經台電輸配電再供電給用戶)兩種經營型態販售綠電。鬆綁後,之前只能售電給台電的民間電廠,可以自由選擇賣給台電或是企業用戶。在基礎法規配套成形後,今年企業購買綠電需求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從企業需求端分析,背後促成有兩個原因。

怕掉單、怕被罰,促使企業積極買綠電

國際競爭力:

台灣身為全球最大代工國之一,許多國際品牌如蘋果、Google等都是重要客戶,國際品牌為響應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要求,承諾在2025年前使用百分百綠電,勢必進一步要求旗下供應鏈提高綠電使用比率,供應商若不照做,很可能有掉單風險。

政策主導法規,明確定義需求-用電大戶規範、台電需求催生:

政府修改《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納入用電大戶條款,企業被賦予使用再生能源義務,代表企業需重新審視環境外部成本,減少使用燃煤電力。根據公告草案,經濟部訂定用電契約容量在5,000KW(千瓦)以上的企業,需在5年內建置契約容量10%的再生能源,台灣估計有300家企業必須遵循規範,以石化、鋼鐵、半導體、電子業為大宗,這些企業可選擇自建再生能源設備、安裝儲能設備、購買綠電憑證或繳交罰金,4擇1履行義務;而採購綠電憑證被認為是4種方案中較容易執行的,陸續有企業探尋採購綠電管道。

依規定用電大戶在5年內建置10%綠電,但若提早3~4年完成,建置比例可從原來的10%,降至8~9%。2020年台積電加入RE100,預告台灣綠電需求將隨高科技產業的積極投入而拉升,目前用電大戶積極研擬上述4種可行方案,尤其不少志在搶早鳥優惠,而台積電的買下沃旭未來20年的風力發電的動作,也讓綠電的建置速度跟不上規範所要求的需求,也讓綠電議題再度成為科技廠的戰略攻防焦點。

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目標20%,離岸風電、太陽能成長潛力最大

檢視各國推動綠能的腳步,鄰近的日本預期2030年達成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2~24%目標,韓國期盼在2034年達到40%占比,台灣則希望在2025年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為20%,然而目前僅占約6%,距離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台灣再生能源佔比已從2017年的4.5%,提升至去年2019的6%。其中太陽能發電成長幅度最大,成為2019年再生能源中最高的發電類別。而為了達成2025年的目標,近期除了離岸風電以外,太陽能安裝量也是促成能否達標的關鍵因子,原先農委會對太陽能從嚴審查導致安裝量大幅落後,在雙十國慶後,政府除了增加漁電共生專區外,還同意釋放廢耕農地架設案場,因讓整體太陽能安裝進度有了機會加速追趕。

▶風力發電原理

風力發電的關鍵組件主要分為風葉片、發電機、鐵塔三個部分。風葉輪的作用是將風能轉換為機械能,它是由氣體流動性能良好的葉片裝在輪軸上所組成,低速轉動的風葉片通過傳動系統 經由加速齒輪箱來增速,將動力傳導給發電機。上述這些組件都安裝在機艙內,整個機艙由高大的塔架支撐,由於風向會經常改變,為了有效地利用風能,必須要有自動迎風的裝置,根據風向感測儀測得的風向信號,再由控制器來控制偏移電機,驅動小齒輪去推動塔架上的大齒輪,使整個機艙藉由此自動控制的系統,能夠保持正確對向迎風面。我們使用風力發電機(或風渦輪機)來將風能轉化為電力。風力發電機的發電量取決於它的尺寸和風速,尺寸越大和風速越高,發電量就越大。所有的風力發電機都由以下的基本部件組成:葉片,支撐塔,齒輪箱。這些部件組合後成為風力發電機,利用風力發電機就可以將風的動能轉變為機械能,從而發電。

簡而言之,風力發電就是通過風力發電機組的設備,利用自然風力帶動風葉輪旋轉,再通過傳動系統經由加速齒輪箱來增加轉速,將動力傳導給發電機發電,用物理的角度來說,就是風的動能轉化為機械能,再轉為電能的一個循環過程。再通過增速機提升旋轉的速度,促使發電機發電,即把風的動能轉變成機械動能,再把機械能轉化為電力動能的一整個過程。

風力發電效率

現代風力發電機採用空氣動力學原理,就像飛機的機翼一樣。風並非"推"動風輪葉片,而是吹過葉片形成葉片正反面的壓差,這種壓差會產生升力,令風輪旋轉並不斷橫切風流。風力發電機並不能提取風的所有功率,根據Betz定律,理論上最多只能夠提取59.6%,而實務上,風力發電設備的效率與其他大部分發電廠(比如燃煤電廠)的效率差不多。風力發電機可以將風30%-40%的動能轉化為電力。一般的燃煤電廠可以將煤30-35%的化學能轉變為可用的電能。

風力機大型化

葉片愈長,其受風面積愈大,所能擷取的風能就愈多。一般而言,風力機之輸出電能約與葉輪直徑平方成正比;而塔架高度亦隨之增加。

風力機組構造

現今商業化主流風力機為水平軸、三葉式翼型風力發電機,其主要由葉輪、傳動發電系統、控制系統及塔架等單元所構成。

◆葉片轉子:受氣動作用,繞軸旋轉,將風能變為機械能。

◆作功裝置-齒輪箱:轉子所獲得的機械能藉著帶動發電機。

◆增速裝置-發電機:機電轉換時需利用增速齒輪箱提升轉速,以帶動發電機。

◆控制系統:包括阻止風力機超轉速的調速控制、迎風轉向的方向控制,以及確保風力機安全運轉的安全控制等。

◆塔架:用來支撐風力機,並使風力機的迴轉中心有一定的高度。

◆機艙:保護風力機的傳動發電機與部分機電控制系統。

風電作動方式

◆流動的空氣使風力發電機的葉片旋轉。

◆葉片與低速轉軸相連,葉片轉動會牽引轉軸旋轉。

◆低速轉軸與齒輪箱連接,齒輪箱裡一個大的低速齒輪與一個小齒輪嚙合,並使小齒輪高速旋轉。

◆ 小齒輪又使另外一個轉軸高速運轉。

◆高速轉軸與發電機相連。當高速轉軸帶動發電機運轉時便可發電。

◆電纜把電流輸送到位於支撐塔底部的變壓器中。電力經變壓器把電壓調整到合適水平後,才把電力輸送到電網。

▶離岸風場以及電力傳輸組成架構圖

◆風機構成風場,風機所產生的電力藉由風機下方的陣列海纜(array cable)以交流電方式傳輸至離岸風力變電站,再藉由變電站將電壓升高,以降低電力在長途傳輸後的損失,再由上岸海纜(Export cable)以交流或直流方式送至陸上變電所。 

台灣風力發電產業鏈(來源:台灣綠色產業報告)

網路上找尋到工研院整理的風力發電產業鏈報告書,整理的非常詳實,節錄部分圖檔於此,如有興趣的粉絲可以自行GOOGLE搜尋全文閱讀-https://reurl.cc/KnGQj

風力發電主要可以分為製造業、服務業以及發電業,製造業涵蓋原料、零組件以及電機系統,風電服務業主要在於風場規畫以及風場營造,風電發電業則涵蓋風場營運

#可以持續追蹤相關產業概念股:  

葉片: 上緯(3708) (子公司即將大陸科創板掛牌)

水下基礎建設: 世紀鋼(9958)

電力設施: 華城(1519)、樺晟(3202)

風力鑄件: 永冠-KY(1589)

輸配電設備、電廠建設:中興電(1513)

變壓器、不斷電: 亞力(1514)、士電(1503)、台達電(2308)

電線:華新(1605)、大亞(1609)

►股投針對訂閱者的產業文閱讀提醒:

1.股投寫產業文需要花時間蒐集資料,因此有時候不一定趕得及配合盤勢即時分享,時間允許有時會以【產業速報】簡化寫之,因此列入速報的標的麻煩看三次。

2.股投會專題寫的【產業報你知】系列,一定是具備宏觀趨勢下的產業介紹,因此每年可能都有一個或是兩個波段的時間可以操作,若不擅長短期進出的人,建議多加品味以及追蹤相關題材。

3.歷年年底都屬於作夢題材容易醞釀大行情的時間,因此要善用技術面尋找進出時間,但切勿因為做夢太美而鬆懈出場訊號。

4.畢竟論述的是產業,務求說明產業的影響以及受惠族群,盡可能會將完整的個股寫入清單供讀者長期追蹤,因此追蹤個股必須嚴格用技術面篩選找尋好的布局機會。

本文所提及之概念股並不代表筆者推介任何提到標的買賣之意,請讀者應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看更多金律良言文章 https://bit.ly/3cHsp8Q

歡迎加入投資金律-交易聖杯http://bit.ly/2RQlPSU

【提醒】VIP文章的文字、照片、影片僅限moneybar 「VIP訂閱會員」閱覽,嚴格禁止訂閱會員在其個人臉書社群、Line群以截圖轉貼或紙本分享,違者已侵害著作權所保障之「重製權」一事,moneybar將偕同律師共同提告侵權求償!文中分享資訊會保留一個月供讀者粉絲複習,不作為任何買賣邀約,且過去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金融市場詭譎多變,本文分享為個人操作經驗僅供教學參考,操作審慎評估自身能承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