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七禾網

前不久數以萬計的中國網友都在網上追蹤一艘黃豆與時間賽跑的貨船,名為「飛馬峰號」。為了搶在北京時間12點01時之前,也就是中國對美國大豆徵收25%懲罰性關稅生效前趕到中國大連港,這艘小貨船加大馬力,航速超過14海裡每小時「一路狂奔」,然而最終飛馬蜂號使出了洪荒之力還是沒能跑過關稅。

有網友稱,如果未來要拍一部關於中美貿易戰的電影,暗夜裡馬力全開、發動機轟鳴、全速行使的「飛馬峰號」,很有可能作為開場第一個鏡頭。

而在飛馬峰號之後,有大豆分析師表示近期到港的美國大豆為零。美國農業部每週四定期發佈報告,其在6月中旬跟蹤的美國大豆運輸船,由6.3萬噸大豆從中國改運孟加拉國。另有6萬噸改道伊朗,原本預計在8月向中國買家交貨。在過去三周,中國已經取消了8月31日前發貨的三批美國大豆船貨。也就是說飛奔的飛馬峰號成了至今為止唯一的一艘冤大頭。

還有航運資料顯示,有約2.6億美元的大豆被轉賣。有6艘載著不到40萬噸美國大豆的船隻目前在中國外海下錨。現在市場都在轉賣美國大豆,所以美國大豆的價格砸得很厲害。由於市場上供應量太多,美國大豆的價格已經比巴西大豆的價格低70美元/噸。中美貿易戰打響之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小麥和大豆期價全線下跌。當地時間11日,大豆11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8.4825美元,逼近十年來的最低點,較前一交易日跌幅為2.67%。

眾所周知,美國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國,中國是全球大豆最大進口國,中國是美國大豆第一大出口市場,對華出口占到2017年美國大豆總產量的近三分之一。那麼當貿易戰爆發,美國一時間也無法找到如此大量的買家,美豆可能面臨大跌,美國農民將會會損失慘重。這波看來,中國不虧。

而再看中國方面,進口量減少,進口成本增加應該導致價格上漲。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加征關稅的靴子落地後,7月6日商品期貨反應比較「淡定」,業內人士認為,貿易戰對豆類的影響在逐步減弱。

究其原因,國富期貨農產品部負責人陳慶認為,一是本次關稅徵收額度僅340億美元,且市場消化已久,市場擔憂情緒基本釋放完畢;二是當前時間視窗為巴西大豆進口高峰期,豐產背景下國內近期港口到船集中,國內壓榨用豆供給充裕,開徵美豆進口關稅影響力度有限;三是生豬養殖行業持續虧損,飼料企業採購謹慎,中間貿易商及終端消費企業幾乎不備庫存。

豆粕指數日線走勢圖

如今,距「狂奔的大豆船」事件已經過去十日之久。豆粕價格不升反降,似乎正是印證了以上觀點。

有分析師指出,近期豆粕連續下跌與「二師兄」脫不了干係。當前正處於豬週期的下跌週期中。由於二師兄身價過快過早的大幅貶值,生豬企業正在大量淘汰母豬,以減少養殖虧損,限制了養豬企業對飼料的需求,也就限制了豆粕使用量的需求。

此外,二師兄的飼料主要由玉米和豆粕組成。在豆粕較為昂貴的時候,在豬價持續低迷情況下,養殖戶很可能下調豆粕添加比例以降低成本,最低將豆粕調到了維持能量的18%,這使得豆粕需求端不如玉米。

6月中旬以後,國內環保檢查「回頭看」開始,令國內飼料廠及養殖場開機不佳,國內豆粕市場需求疲軟,而油廠開機率依舊維持高位,國內豆粕持續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截止6月29日,國內沿海主要油廠豆粕總庫存123.91萬噸,較上月底112.56萬噸,增幅10萬噸左右,按照過往經驗,豆粕庫存高於100萬噸,都是屬於偏高庫存狀態。未來兩周油廠壓榨量繼續增加,預計後期豆粕庫存或將繼續增加,目前已經有一些油廠因豆粕滿庫存而停機。

其實近期無論中國經濟政策或資金炒作都沒有明確指引豆粕期貨,目前走勢更多以中國豆粕基本面為指引,而根據上述分析,中國豆粕現狀也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下跌也不足為奇。

此外再談一談中美貿易戰下,大家所關心的進口問題,中國大豆進口主要來源於三個國家:巴西、美國、阿根廷。有網友表示,中國該對美國說:你去找別的小朋友吧,我已經是很多人的小寶貝了。據國家糧油資訊中心的專家介紹,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進口關稅,將使美國大豆進口成本增加700-800元/噸,較巴西大豆高300元/噸左右。由於加征關稅後失去競爭優勢,國內企業將大幅減少美豆的採購,並採取拓寬大豆、粕類進口來源等措施保障供給。除了南美和俄羅斯擠入中國進口榜單前列,中國還轉向開發加拿大、烏克蘭、印度、寮國、衣索比亞、哈薩克等非傳統的大豆進口市場。國務院稅則委員會下發通知稱,自今年7月1日起,對原產於孟加拉、印度、寮國、韓國、斯里蘭卡的進口大豆類產品從3%降至零稅率,以推進這些國家豆類產品對華出口量以及大豆種植面積擴張。

中國雖然是美國大豆第一大出口市場,但是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確是巴西。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總量為9552.98萬噸,同比增加13.9%,創歷史最高紀錄,其中有9036.47萬噸來自巴西、美國和阿根廷這三個國家,僅516.51萬噸是來自於其他國家進口大豆的總和。期間來自美國大豆的進口量為3285.27萬噸,占比34%,來自巴西的進口量為5092.87萬噸,占比高達53%,來自阿根廷的進口量為658.33萬噸,占比7%(參見下圖)。

6月份USDA資料顯示,2018年巴西大豆產量按照11900萬噸大豆產量來計算(為了簡化,巴西按照日曆年度來計算),目前大豆壓榨預計全年消耗約4300萬噸,同比增加約100萬噸。巴西豆粕出口方面看,WILLIAMS顯示截止到7月上旬,巴西豆粕出口817萬噸,同比增加152萬噸,去年同期截止到年底還剩下538萬噸豆粕出口。

豆粕目前出口進度方面看,預計上述壓榨量能滿足需求。截止到7月上旬巴西大豆出口5158萬噸,去年同期為4678萬噸,截至6月底巴西出口大豆為4907萬噸。那麼刨除壓榨和340萬噸的飼用需求,剩下的可供出口的大豆預計約為2350萬噸。去年7-12月份的時候,出口到其他國家的大豆量總計為253萬噸,出口到中國量為1285萬噸,如果今年7-12月底假定出口到其他國家大豆量為200萬噸,巴西可以出口到中國的大豆量為2150萬噸。

2017/18年度(10月開始)截止5月底,中國已經進口大豆6026萬噸,根據6月usda預估的報告,中國在2017/18年度將進口9800萬噸的大豆預估,本年度餘下的6-9月還有四個月時間,中國還有3673萬噸大豆未進口。按照預估,6月到港量預計870萬噸,7月預計856萬噸,8月預計800萬噸,6-8月將有約2530萬噸大豆進口到港,主要為巴西豆,那麼9月開始還有約1000萬噸,如果全部進口巴西豆基本也可以滿足,這麼看來本年度中國已基本完成進口,本年度(到9月份)不缺大豆,市場缺豆的事實未形成。

為應對中美貿易戰,中國除了加大對巴西豆的進口,也對中國的種植業進行補貼,鼓勵種植。在中國玉米三高背景之下,近兩年中國玉米深加工企業產能瘋狂擴張,2017年中國政府計畫調減玉米種植面積2000萬畝,並鼓勵農戶提高大豆播種面積,今年國家對種植業補貼作出重大調整,大豆補貼提高到每畝200-210元,玉米補貼降低到每畝100元。2018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將實現連續3年增加,產量超過1500萬噸。中國糧油資訊中心的預測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將同比增長8.6%,玉米則下降1.3%。雖然遠水解不了近渴,但中國大力實施農業供給側改革,對國產大豆愈發重視,提高自給率,產量產能已復甦,貿易戰下後期收購價格或種植補貼提高的可能性在增加,明年國產大豆種植面積或將繼續攀升。

七禾研究中心 韓奕舒根據網路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