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40分析中美貿易戰:華爾街更為焦慮
文/投資贏家
4月7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下稱「CF40」)舉行的中美貿易衝突與應對措施研討會上,哈繼銘、楊凱生、黃海洲、管濤、劉珺、金刻羽等多位業界知名專家參與討論。多位專家指出,貿易戰沒有贏家,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中國應加強與歐洲的交流溝通。


貿易失衡背後:美財政難以支撐其強勢地位
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貿易爭端的一大理由,即是中國對美國出口存在巨大貿易順差。
CF40高級研究員哈繼銘指出,乍看中國對美存在較大的貿易順差,約3750億美元,佔美國整體外貿逆差的46%,但從數據結構來看,外資企業佔到中國對美國順差高達46%。此外,中國對美服務貿易存在較大逆差,包括旅遊、教育等領域,而且這一數值近年來不斷上升。
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對縮小美國的外貿逆差毫無幫助,關鍵在於其投資與外貿之間的差額。哈繼銘指出,美國儲蓄率很低,而儲蓄率低的國家容易出現逆差,美國近期還通過稅改以及可能加碼基礎設施投資,其外貿逆差可能會進一步增大。無非是從中國進口產品減少,而從其他國家進口商品增多。
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鈎,但仍然保持國際貨幣地位。原本出現逆差後緊縮貨幣政策減少內需的自我修復機制被破壞。因此在1971年後,美國基本都沒有出現貿易順差。
此外,產業鏈的分布使得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外資企業在中國建廠製造的產品附加值都很低,但在國際貿易統計中都算在中國賬面上。美國還限制一些產品尤其是高科技產品出口,在哈繼銘看來,這是「自廢武功」。如果美國開放高科技產品出口,中美貿易不平衡或許會很快降低。
不過,多位與會專家指出,中美貿易爭端背後不僅是貿易問題,還是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等。
CF40學術顧問、原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指出,美國和全球一百多個國家都或多或少存在貿易逆差問題。其中不僅是貿易問題,還有金融問題,和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有關。比如,美國想保持自己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主體地位,但它也要意識到需要承受全球流動性的壓力,國內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不可避免要受到挑戰。逆全球化思潮興起正是因為它覺得貨幣政策在應對國內經濟週期問題(比如通脹或通縮、就業率問題等等)時有效性下降。楊凱生表示,如果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進一步加強,這對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優化全球國際儲備貨幣結構、解決全球經濟問題是有幫助的。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終身教授金刻羽也表示,美元作為儲備貨幣,新興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對其需求越來越大,但這需要很強的財政來源支撐美元強勢和作為儲備貨幣的作用,但目前其面臨老齡化、稅收下降等問題,面臨挑戰。
華爾街對貿易戰更為焦慮
美國已經對進口鋼鐵、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高額關稅,由於中國對美鋼鐵和鋁出口僅佔總出口比重的0.2%和0.5%,影響微不足道。
哈繼銘分析,如果仍以25%的稅率計算,對額外追加的1000億美元商品徵稅為250億美元對中國影響不大。
即便是對1000億美元順差削減,對中國GDP影響約0.8個百分點,考慮到中國相當一部分是加工貿易,這會使得中國對中間商品進口相應減少,對中國GDP實際影響在0.5個百分點左右,這一估算值仍然偏高。
美國通脹有上升趨勢,就業增長低於預期,如果再增加關稅會提高通脹,導致美聯儲不得不加快加息步伐,市場擔憂已經增長九年的美國經濟遭遇突發因素下挫。
從3月1日至4月4日收盤,美股市值蒸發8000億美元,佔美國GDP的4%,同期中國A股市值蒸發規模相當於中國GDP的2%。哈繼銘指出,美國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更大,美國多數民眾的退休金、養老金都投入在股市中,無論是美國選民還是退休工人都會受到巨大影響。
CF40成員黃海洲也表示,美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國。以美國100強公司為例,其在美國之外的海外市場利潤佔比超過50%。「美國對外貿易中相當比例來自服務業,如果美國追求單邊主義,只服務本國3億人市場的後果難以想象。」

前不久到訪美國硅谷和西雅圖的CF40成員、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珺分享到,美國企業非常重視中國市場。「經濟界和政治界是完全不同的聲音。經濟界不願意起任何重大的貿易衝突,特別是中美之間。」
應加強與歐洲溝通
哈繼銘指出,中國進行反制,選擇了美國對中國出口依存度比較高的行業,如農產品、飛機和汽車。其中,汽車和飛機行業對美國就業影響很大,農產品儘管對就業影響不大,但是對中國出口農產品的州很多是特朗普勝選的票倉,還有一些是搖擺州。中國應對貿易戰可以因州而異。
貿易戰沒有贏家,而且在全球生產體系中,經濟體已經很難置身事外。多位專家指出,中國應加強與歐洲的溝通。
哈繼銘表示,中國應該與歐洲加強溝通。一方面,如果中美貿易戰一旦開打,好不容易從2011年後的巨大債務危機中有所復蘇的歐洲經濟,可能重新回到衰退。另一方面,歐洲一些主要國家順差佔GDP比例比中國高得多,一旦未來美國要求這些國家也做出相應的退讓,則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黃海洲也表示,在中國崛起發展的過程中,德國製造業因為競爭優勢受益,而未來英國從高端服務業,如高等教育、法律、金融等領域受益。而在中國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中,美國亦能從中受益。
劉珺表示,全球經濟體系已經形成價值系統,儘管一個節點有可能處於中國境內,但其集成的生產要素資源包括人力、資金、技術來自全球,攻擊系統中的任何一個重要節點都會導致系統的解構。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兩個巨頭之間打架一旦受傷將會受到巨大挑戰。
「貿易戰並不是中方要打的,而是美方強加的。」CF40高級研究員管濤指出,美國單邊行為已經引起了其他國家的擔心甚至是不滿,近期歐洲有很多評論表達了擔憂,韓國則表示將尋求暫停對從美國進口的價值4.8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減讓。
「中國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最大的市場,我們要通過中國市場的開放,讓大家分享中國成長過程中的好處。」管濤表示。
文章內容摘自中國財經網站

 

【關於】全程影音實錄:邪惡第五波:多頭派對末升段投資術(完整影片,贈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