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外表光鮮亮麗,給人感覺好似賺得多,花得也多,就像日前一則新聞提到藝人Makiyo每月開銷新台幣10萬元「入不敷出」,賣房求生套現600萬元……;10萬元對於4口小家庭來說,已經可以支付全家每月基本生活花費,甚至還綽綽有餘,也難怪有不少質疑的聲音:太過揮霍了、節省一點就不用賣房子了……。  

自有一套理財規劃  不盲目跟風 

不同於Makiyo的例子,國內知名主持人梁赫群外表一派灑脫大方,看似賺很大,很難想像他極度節儉,最有名的座右銘是「能不花錢就不花錢」,曾經在電視節目上被其他藝人說是「真人版的『小氣財神』」,手中多年存得的房產、還本型儲蓄險及現金存款,讓他成為「演藝圈存最多錢的男藝人」,也顛覆了一般人對藝人的傳統刻板印象「賺得多,花得也多」。 

梁赫群的理財觀念保守,從他選擇的投資理財工具可見一斑,由於對金錢的高度不安全感,讓他寧願一步一腳印,也不要一步登天「守住錢財」。他回憶說道,因為計畫結婚而買房,付完頭期款後,多年來的存款可說是「瞬間歸零」,加上隨之而來的房貸壓力,還有當時工作不順利可能面臨失業,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讓他感受到「金錢」的重要性,也因此養成節儉省錢的好習慣。 

至於有錢如何保值、增值?梁赫群自有他個人一套看法,雖然演藝圈有許多藝人轉投資經營餐廳,當中不少人做得有聲有色,但是他不盲目跟風,「因為其他失敗的例子還有更多」,他選擇了他所熟悉的投資理財工具為自己的存款作規劃,以他最擅長的投資房地產為例,每當銀行存款到預定目標時,就會到銀行做定存以累積買房頭期款,如此積少成多地慢慢累積財富,就這樣晉升為「有殼一族」。 

儲蓄險「強迫儲蓄」  穩定累積資產 

在梁赫群個人投資理財工具中,值得注意的是,買儲蓄險真的是存錢法寶?能有效存下一筆錢? 

近來網路上有不少針對儲蓄險提出質疑的聲音:繳了多年儲蓄險的錢到底拿不拿得回來?拿回來的錢可以比本金多很多?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分析,儲蓄險與銀行定存一樣是風險屬性較低的投資理財商品,但是許多人買了儲蓄險後,擔心錢被保險公司吃掉、拿不回來,「儲蓄險的目的在於強迫儲蓄,不是為了獲得『高報酬』回饋。」其實買儲蓄險最大的好處在於利息比銀行定存稍高,且不用扣補充保費。 

舉例來說,以40歲保戶投保12萬保額來試算,保險公司提供儲蓄險保單繳交20年,月繳保費5484元,第1年至第20年可領每年保額12%,每年可領回1萬4400元,到了第21年開始可領每年保額20%,每年可領回2萬4000元,最多領到105歲共領回132萬元。「如果不懂得投資理財,想要強迫儲蓄,達成100%保本,買儲蓄險是不二選擇!」再者,儲蓄險繳費滿期後,萬一不想領還本金還可整約整筆領回。

另一方面,小花平台保險顧問也提醒民眾,儲蓄險要注意如果在繳費期間內提前解約,可能只能拿回部分本金,未必保本,而銀行定存如果在繳費期間內提前解約,不僅本金不會有損失,還可以拿回絕大多數的利息,這是兩者之間很大的不同。 

此外,儲蓄險繳費年期短則6年,長則10年、15年、20年還有躉繳(一次繳清),在提前解約的前提下,繳費年期愈短愈能降低提前解約會損失本金的風險,因此儲蓄險繳費年期建議「愈短愈好」。至於要如何節省保費?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則建議,儲蓄險用年繳的絕對比半年繳、季繳或是月繳要來得划算,提供給有買儲蓄險的民眾特別留意。 

 

小花平台溫馨提醒:

投保儲蓄險之前先好好思考一下自己購買保險的目的,以及是否對於保險商品有足夠的認識,假設不是真的手中有多餘的閒錢,建議投保金額不要太高,同時也應該審慎考慮在短期內是否會有必要性的開支,以免到時需要解約時,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

 

 

看更多小花平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