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雷需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一定很清楚,中華民族以農立國,農耕文化深深嵌入中原的DNA,而代表草原的遊牧文化向來被視為中原威脅,中原與草原難道只有衝突而不能並存嗎?


中原與草原的文明是由環境自然塑造的,中原地區多成片平原、降雨充足,生存要素是對可耕地及勞動力的依賴,因此人民遷移的意願低、生子意願高,也因為人民居所固定,讓收稅成本整體降低。
官員收完這家可以接著去隔壁收下一家,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嘛,因此農耕文化養得起龐大的人口以及官僚體系,倫理與制度也就這樣的發展出來,發展優勢是懂得「存量管理」。
而草原地區降雨不足,人民生存依賴是馬羊,逐水草而居的自由遷徙就變成人民生活型態,收稅成本太高以致沒有複雜的官僚文化,政治管理就精簡為部落制,發展優勢是彈性機動,相當適合「流量管理」。
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北方人講話豪邁直接?因為受遊牧文化影響深,下次不曉得什麼時候再碰到你,一見面就講重點;而南方人比較含蓄婉轉,反正大家住附近見面頻繁,之後可以慢慢講。
而兩種文化在相互塑造的創新過程中推進了文明進展。國家發展要財政,中原提供財政實力、國家發展要安全,草原提供了軍事保護。財政提供軍費,軍隊則護衛了生產,只要相得益彰,國家發展就能逐步擴張。


而在中國歷史裡,完美融合兩種文化第一個首推秦國,秦國地處中原西北角,首都咸陽在今天的陝西省,地理上處在農耕與遊牧的文化交界,想要國家發展勢必得整合兩股力量,整合後的創新實力各位也看到了,最後秦國滅掉東方六國。
不過秦朝國祚太短無法證明農牧混搭的管理優異,可是接下來強大的朝代如漢朝、唐朝、元朝、清朝,無一不是農牧二元體,這點從他們定都地點便能知悉,秦定都咸陽、漢唐定都長安(今天的西安)、元清則定都北京,全都在農牧文化的交界上。
從秦漢唐元清各位看到了混搭的實力,其實學習知識也是一樣道理,如今資訊快速發展早就打破傳統的學科藩籬,越能吸收跨界知識的人就等於預約未來贏家的位置。


那麼,未來跨界運用最廣的會是什麼產業?我給各位推薦物聯網,物聯網的底層邏輯是讓物與物之間建立連結完成人類的生活需求。一切物品智能化:物品自我檢測、彼此溝通、完成任務,應用場景會非常廣泛。
你能想像有天下班坐在車上,車子看出你的疲態便告知智能管家,管家察覺冰箱食物不足立即向外訂購你愛吃的美食,管家還透過車子路線運算知道你回家的時間,讓你一回家能先洗個澡再享用美食,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享受科技帶給你的生活品質。
全球物聯網投資ETF(SNSR)2016年成立,台灣持股近7%,權重僅次於美國與瑞士,台灣的半導體及工業電腦實力已被未來世界看見,千萬別小看台灣的未來角色或是你自己的潛力。
我是史雷需,喜歡探索未來的斜槓。歡迎多多分享喔!

歡迎加入「史雷需的未來趨勢洞察/財富自由之路」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