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稅,綜所稅、房屋稅、遺產稅、贈與稅⋯⋯財富管理顧問群整理每周重要的財稅新聞,幫大家掌握第一手稅務重點,管好荷包不縮水!
一、遺囑信託省稅四倍三要件
隨民眾傳承不動產需求加據加上遺囑及信託已成為常用的工具,但仍應關注稅務成本。新竹縣稅務局表示,納稅人成立遺囑信託,並以子女為受益人,財政部在去年一月份發佈解釋令,起因於高雄一件納保案件,一位年輕家長生前為託孤,將留下來的房地安排遺囑信託,計劃待遺孤成年後,再讓房地所有權回子女身上,期間房地維持自住,但當時稽徵機關認為非屬自益信託,不予適用自用稅率,後來才請納保官協助,財政部在去年發布解釋令。
依照解釋令內容只要在符合三大條件下,可適用自用住宅稅率課徵地價稅,可至少省稅四倍以上。
稅務局表示,過去原本僅委託人和受益人相同的「自益信託」,才能適用自用稅率課徵地價稅,他益信託往往會遭到否准,但財政部去年1月發布新解釋令,只要符合一定條件,遺囑信託也能繼續適用自用稅率。
稅務局表示,必須符合三大條件:
第一,遺囑信託生效時、信託關係存續中,受益人是委託人的繼承人,且為其配偶或子女,而該房屋是供受益人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居住使用,且不違背該信託目的。
第二,信託關係消滅後,信託財產的歸屬權利人為受益人,受益人視同土地所有權人。
第三,在信託關係存續中,土地符合地價稅自住要件。包括應在該地辦理完成戶籍登記,且沒有出租或營業使用,使用面積都市土地未超過300平方公尺,非都市土地未逾700平方公尺,且其配偶及未成年的受扶養親屬以一處為限。
在前述三大條件都符合的情況下,遺囑信託也能按自用稅率千分之2來課徵地價稅。
稅務局表示,一般用地地價稅率為千分之10至55,採累進方式課徵,而自用稅率僅千分之2,若能適用自用稅率,至少比一般稅率減輕四倍以上。
二、房地合一稅收超前達標 上半年房地合一稅創高
根據財政部近期資料,統計至今年上半年,全台房地合一稅收達174.12億元,年增89.1%,續創同期新高紀錄。六都中,台中市稅收達35.46億元奪冠,年增幅最多的則是新北市,共24.69億元、年增120%。同時據統計資料顯示,6月個人房地合一稅共34億元,年增35%,雖稅收仍處高檔水準,不過連續三個月的稅收增加走勢,已經在6月終止。
今年上半年諸多縣市房地合一寫同期新高,六都中納稅王仍是台中市,上半年共35.46億元,年增66%,其次是新北市的24.7億元,年增120%。南台灣方面,高雄市23億元,年增78%,台南市18億元,年增100.3%。
在過去四年房地合一個人稅收達成率從168%~427%不等,即使去年預算編列從前一年度的27.9億元、大幅拉高至87.2億元,不過去年個人房地合一稅收仍有高達245.7億元超標水準,房地合一稅堪稱所有稅收中預算達成率最高的類別。
過去一年全台房價幾乎全面性上漲,不少區域房價都創歷史新高,尤其房價基期相對較低,具備重劃區與科技業投資題材地區域,房價漲幅更為驚人,也帶動短期交易的房地合一稅收大增,反觀雙北市因為房價基期較高,房價雖有上漲但不如雙北以外區域漲勢凶猛。
去年7月房地合一2.0上路,比較房地合一稅1.0與2.0徵收情形,在2.0上路前,無應納稅額(免稅)案件皆占多數,不過占比遞減,從2016、2017年免稅案件約占六成四,到2020年占比剩四成,去年上半年占比再降到三成三,2.0上路後則,去年下半年跌破三成,今年第1季再降到27%左右。
反觀重稅案件,課45%稅率者,在房地合一稅1.0階段,占比約在一成到兩成之間,不過今年第1季已接近三成,達28.06%,這也是歷次統計以來,課45%重稅案件比率首度超過免稅案件。
另外課35%案件,1.0階段件數占比多在一成以下,2.0上路後,去年下半年占比達到兩成,今年首季也有兩成。
也就是說,45%、35%的重稅案件,在房地合一2.0上路後,合計占比將近五成,近半數適用房地合一案件,都被課到重稅。
不過房地合一稅收豐厚,也意味著短期持有屋主仍有獲利空間,惟央行啟動升息,買方資金成本拉高,因此下半年交易表現未必能延續高檔。
三、囤房大戶大節稅,10戶以上今年減少雙位數
財政部於去年10月起至今年3月間啟動「個人間房屋租賃所得專案查核作業計畫」專案查核,五區國稅局針對囤房大戶(持有十戶以上非自住房屋)完成租賃所得查核,查核總件數為1,734件,總共核定補稅案件1,006件,補課9,944萬元,讓稅局大豐收,故大戶們紛紛調整持有戶數數量,財政部昨公布最新「囤房」情形,今年全國有逾五十二萬人持有非自住住家房屋,比去年增加二點四萬人,主要是持有一戶、二戶者增加;持有十戶以上的囤房大戶共一六五九人,比去年減少四十四人。以縣市觀察,台南市是六都中,唯一囤房五戶以上人數增加的直轄市。
財政部表示,歷年房屋稅籍總件數呈現自然成長,但觀察持有三戶以上人數,呈現減少。統計顯示,今年持有三戶以上者共三點七萬人,比去年減少六四○人。
持有三戶以上減少與十戶以上減少,可能許多區域房價創高有關,多屋族調節資產。根據房仲業者的觀察,超大戶持有者減少,但買賣交易量不見大幅增加,顯見大戶並非拋售,而是學聰明,懂得降低持有戶數節稅。
獲得Richbar第一手稅務資訊,馬上點https://bit.ly/3vLNskJ
或掃描QRcode